
在江苏农村,随处可见村口路头竖立“信用镇”、“信用村”的标志;走进农家大院,不时就会看到大门上钉有一个写上“信用户”三个字的小红牌牌。当地农民说,别小看&ldquo
在江苏农村,随处可见村口路头竖立“信用镇”、“信用村”的标志;走进农家大院,不时就会看到大门上钉有一个写上“信用户”三个字的小红牌牌。当地农民说,别小看“信用”两个字,用处可大了,无论小孩参军、入党、还是娶媳妇,都要看是不是“信用户”呢!盱眙县明祖陵镇一基层党支部书记兴奋地告诉记者,农村信用建设让农户尝到了甜头,给广大农户带来了致富与发展的希望。
作为参与信用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农信社科学制定标准,严格规范操作,采取量化标准与定性评比相结合的办法,把信用镇、村、户创建内容分为经济指标、创建指标和社会信誉指标等项目,并具体细化为思想道德、社会信誉、经济状况、经营能力、家庭卫生、科学文化、邻里关系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农村全面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并会同信用评定小组按照多个级别进行考核评定。在各镇、村张榜公布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标准、农户定级名单、贷款金额、利率、期限和方式,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无异议后,再由农信社对每家农户核发“农户贷款证”,领到证的农户便可凭证到农信社柜台直接办理限额以内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大简化了贷款程序和手续。
为使信用评定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尽快开展,全省农村信用社逐户上门调查农户家庭、信用和经济状况,建立了综合性的农户信息档案资料库,作为对农户资信评定、发放信用证的主要依据,并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对农户档案实时动态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农户有证、内勤有账、外勤有卡、管理有档”的农户贷款管理新模式。各地农村信用社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向农民发放“客户一证通”、“信用一证通”、“贷款富民卡”、“信用绿卡”等形式的农户贷款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户贷款。
由于这是一项真正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在江苏省农联社的推动下,一时间,“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镇”活动在全省农村形成热潮。“信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最珍视的荣誉,许多村组、农户为争取早日挂上“信用牌”,积极主动地到信用社偿还所欠贷款本息,村民以评上“信用户”为荣,为自己是“信用村镇”的村民而自豪。部分乡镇把“信用镇”作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的“金”字招牌。2002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专程来到盱眙县,采访该县信用联社信贷支农有关情况,报道了增收的农民在农村信用社排队还贷的场景。农村信用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农民、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社互动良性发展的多赢局面。信用已成为促进江苏农民增收的“催化剂”,走向致富的“连心桥”。
通过几年来的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诚信意识、信用观念已深入信用村镇老百姓的心坎。
盱眙县马坝镇黄杨村农民颜加平开春时到农信社贷款2000元去浙江打工,夏天,因工作忙,汇款给村支书王祖香,请他帮办还贷手续。并在信中说,“我们是信用村的人,一定要讲信用”。
信用村镇创建工作,还引发了农家姑娘们婚姻观念的悄然改变。在射阳县农村,家里是否被评为“信用户”,能否领到农信社的“一证通”,正成为该县女青年择偶的重要标准。该县盐东镇曙阳村,近年来新结婚的女青年,80%以上的男方家庭是“信用户”。目前,该县有1000多名农家女嫁给了“信用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标签,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更是金融生态的土壤。截至8月底,江苏全省已创建信用村6358个、信用镇354个,信用村、镇的比例均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标志着江苏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步入快车道。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在江苏农村逐步深入人心,“人人讲信用、村村重信誉”的优良社会信用环境逐渐形成,农民认识到“信用”就是致富的“护身符”,纷纷把“信用户”作为信用社签发的一种资信证明,同时把“信用户”小牌牌当作一种自豪和荣耀。当前,“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已成为江苏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