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黑名单应变成信用档案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09-16 11:26:10

从9月1日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开始实施。新规定取消原来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由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据《人民日报》)从前几年最高检推行“行贿人黑名单&r

  从9月1日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开始实施。新规定取消原来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由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据《人民日报》)从前几年最高检推行“行贿人黑名单”起,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诚信方面可谓下力不少,“执行黑名单”、“银行信用黑名单”直至最近提出的“醉驾黑名单”。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各种名目繁多的“黑名单”却是各自为政。这些“黑名单”没有联网,只能实现单边的查询,受制于部门的局限,这就不便于全面了解某一个人或者公司的诚信情况。

  一个人有行贿记录、不自觉履行判决、不自觉履行银行还债的义务,都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在一个市场经济下,交易的双方都有权了解对方在各方面的诚信状况,以此来作为判断是否与对方进行合作的依据。比如,一个单位查询一个建筑商是否会行贿,也未必就不需要了解对方在履行合同义务方面的情况。“黑名单”的部门各自为政既没有必要,又降低效率。再有一个,“黑名单”仅仅是掌握在各个主管部门手中,而不记载于公民的个人信用档案中,这也是不足的,不足以弘扬公民自觉守信。

  西方的信用制度已经有150年的历史,较为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系统,而且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我们的“黑名单”制度应当逐步向个人信用档案迈进,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各种不诚信的记录逐步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之中。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第二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峰会”在京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17-08-21 13:41:00

多部门:纳税信用A级可享41项激励措施


人民日报 2016-07-13 07:47:00

公示4类重点车辆违法行为 将挂钩个人信用


北京青年报 2016-03-23 09:54:00

让逃票者不是仅需补票这么轻松


网络 2014-09-03 22:17:4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