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只要当上信用户农民就能贷到款

来源:邢台日报 2009-09-10 16:32:58

2002年初,新河县委发现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有效资产作抵押,农民贷款难,而出于风险控制,信用社放贷难。这不仅阻碍了农民致富的步伐,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两难”如何解决,新河县文明委、人民银

    2002年初,新河县委发现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有效资产作抵押,农民贷款难,而出于风险控制,信用社放贷难。这不仅阻碍了农民致富的步伐,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两难”如何解决,新河县文明委、人民银行、信用联社以诚信为突破口在农村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活动。

    对被评为“信用户”的,信用社颁发给《小额贷款证》,持这个《小额贷款证》、个人身份证和手章,就能从信用社贷到款,而且还可以享受到利息优惠。

    《小额贷款证》发了,凭它真的能借到钱吗?——手里攥着《小额贷款证》的农民兄弟们心里存在着疑惑,担保、抵押贷款都收不回,仅凭一个小本子放出的款能收回吗?——信贷员的心里也没有底。一切疑问都要用事实来回答。

    农民刘英瑞养牛资金不够,他手持《小额贷款证》、身份证、印章,将信将疑地来农村信用社办贷款。他说明来意后,营业人员几分钟之内将3000元递到他手中,他疑惑:《小额贷款证》怎么像自己的存折?这样方便!很快,一个个农民拿到了钱,老百姓信了,一年后,一笔笔贷款收回了,信贷员信了。

    刘英瑞说:“1999年我刚开始养牛,准备买20头小牛犊需要20来万元,当时我没那么多钱,提前5天就去贷款,结果等牛犊运到了,还没贷到钱,可买牛我得给人家钱呀。没办法只好从亲戚朋友那儿凑钱付了牛犊钱。2002年,我被评为信用户,贷款方便多了,基本上去了就能贷到。”

    听说记者来了解“信用户”开展情况,南冯召的梁电余激动地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话匣子随之打开:当‘信用户’真是太好了。梁电余有一个农机维修店,以前他的店在村里,比较偏僻,他想搬到靠近路边的地方,那里过往的车多,生意肯定好做。可是手里的钱不够。他的《信用贷款证》核定的贷款是8000元,不够用。“后来,我用农户联保形式办理贷款4万元,把店搬到了路边,现在我的生意比以前好很多,每个月的收入是以前在村子里的8倍。”

    寻寨村的曾金贵是个养牛大户,肉牛存栏少则40头,多则百余头,由于肉牛出栏快,购销频繁,他成了信用社的常客,每次贷一二万元,用上几个月,再还再贷,从不失信。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贷款手续繁琐,费舌跑腿,资金跑来了,商机错过了。现在,从信用社贷款,就像取自家的钱,随用随取,当不当‘信用户’就是不一样。”台庄村的陈东合也这么认为。

    陈东合现在正在申请当“信用户”。他说:“每年春耕的时候,买化肥、农药,资金不够,去信用社贷款,人家‘信用户’很方便,我就不行,不是‘信用户’得办好多手续。所以我也得成为‘信用户’。等成了‘信用户’,贷款方便了,我就可以多承包点地,还可以搞点养殖。” 陈东合认真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李明亮是南冯召的支书,他说:“信用社来我们村收利息从来不用入户,我在喇叭里一广播说信用社的同志来收利息了,有贷款的农户就主动来还钱了,他们都明白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信用社帮助了自己,有了钱就得还人家,要不人家就不借给咱了不是,这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你们看这棉花长得多喜人,来前定能大丰收,我家今年能净挣4万多元,这一切多亏农信社的支持。”站在自家的棉花地里,新河县南冯召村的杨福柱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杨福柱承包了50亩地,准备种棉花。春耕时节到了,可他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买农资。怎么办?杨福柱拿着他刚刚领到的《小额贷款证》来到仁里农村信用合作社,十几分钟后他拿到8000元的贷款,买农资的钱有了着落。像杨福柱那样,新河县有上万家农户从农村信用合作社贷到了春耕资金。

    新河县这些农户为何在信用社能做到有求必应?其实,这并不是靠其他手段获取信用社特殊关照,而是靠“信用户”、“信用村”这样的牌子。

    核心提示:从2002年起步,七年来新河县始终坚持“信用”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支农服务水平,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

    □ 本报记者 高 敏 通讯员 曹新功 文/图

    信用 让金融机构增效

    高永亮是仁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对记者说:今年以来,我们这个信用社已经放贷720万元,其中有500多万元是支农贷款。现在平均每个月要放50笔贷款,这里面有40笔是放给“信用户”的。

    据新河县农村信用社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自2002年开始“信用户、信用村”创建工作至今,新河县共评出各级“信用户”2万余户,信用村9个。“信用户、信用村”创建工作实现了信用社与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截至2001年底,全辖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余额仅1775万元,而到2009年8月底,全辖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余额达到8550万元,是2001年的4.8倍;2002年至今,全辖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4.63亿元,仅此类一项贷款就增加利息收入3500万元。

    该社负责人表示,创建“信用户、信用村”是一利国、利民、利社的信用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抓好、抓实。今年年内,他们计划将在全县再评定信用村1到2个,力争在三年内,在全县创建一个信用乡镇,同时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推广创建工作良性开展。

    新河县副县长齐双虎说,“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是一项培树农民诚信、解决农民贷款难和金融单位放贷难的重大举措。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的诚信意识大大增强,在农民与金融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诚信之桥,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提升了信用社贷款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长期以来,资金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束缚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农民有项目无资金,有想法无办法,而作为资金供应的农村信用社则面临着放出贷款收不回,出现“一贷就死,无钱可贷”的困境,社、农关系陷入“农民借不出,借出不归还,信用社惜贷、信贷员惧贷”的困境。

    为化解金融风险,不少信用社采取担保、抵押、质押等措施,有款不敢放,人为地造成农民“贷款难”问题。一边是惧贷惜贷,一边是怨声载道,诚信的缺失,信贷环境的恶化,信用社和农民实际上已经离心离德。

    其实这种状况,不仅出现在农民身上,同样也出现在中小企业身上。如何打开制约社农关系、银企关系这一瓶颈锁?如何解开资金供求这个扣?新河县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记者感言

    信用 让社会文明和谐

    “信用户”、“信用村”的创建,犹如一场暴风雨,将陈规陋习涤荡净尽;犹如一场春风,将古朴淳厚的民风吹绿。社会主义新风尚在这里已显雏形。

    首先,它促进农村社会风气转变,过去农村无事就打牌赌博,有事就占卜问神,白天日头底下扎堆,晚上月光窗下出神,整日空想发财梦,手缺资金无行动。而如今,忙种植搞养殖,忙开店做生意,家家都在忙致富,人人都在忙经营,用一个村支书的话说:以前无钱无胆,想干无法干,现在有农信社支持,有钱有胆,想干会干,梦想成真了,谁还有时间去无事生非?

    董夏村支书刘子芳说:“‘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富了群众,顺了民心,正了村风,俺村80%的户都养牛,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600万元。过去的穷村、乱村成了全县的富裕村、信用村。”

    李明亮说:“以前我们村的户全都种地,没有到县城做生意的,因为没资金。评了‘信用户、信用村’后,贷款方便了,村里的农户这几年都挣了钱,有了积蓄再加上贷款方便,今年我们村有5户到县城做生意的。”

    台庄村支书徐占凡说:“自打开始创建‘信用户’,我们村的村民种地更有劲了,思想觉悟也提高了,社会风气好转了。现在村里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的没了,谁也不愿落个赖名声。评上‘信用户’的,觉得脸上有光,没评上说明他不行,他自己也觉得臊得慌。”

    齐双虎说,“信用户”、“信用村”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诚信意识,通过政策倾斜,营造出新河更好的诚信氛围,打造一个“诚信新河”,让诚信成为新河的品牌和现实生产力,推动新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将建立一些惩罚措施,对不讲信用或信用度不高的人进行处罚。

    信用工程的开展如一场春风,吹绿了新河的沃野,如一场春雨,净化和滋润了新河这片天空和大地。

    信用改善了社、农关系,农信社与农民结成了紧密的鱼水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农信社存贷两旺,两者共生共荣。

    信用改变了村风村貌,打架斗殴、无事生非、打牌闲逛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搞经营、抓经济、谋发展的多了。

    信用改善了干群关系,上访告状的少了,发展自己事业的多了,农村秩序稳定,到处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气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刷分秘籍能涨芝麻信用分?


网络 2015-07-29 10:09:43

药企不诚信 患者怎放心


网络 2014-11-19 11:44:1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