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夯实道德基础完善诚信体系

来源:深圳报业 2009-09-02 09:55:58

人无信而不立。做一个诚信的人,既是对每一个普通人提出的起码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忽视信用、不讲诚信、背信弃义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人以讲诚信为借口,为自己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进行辩解,混淆了对诚信问

  人无信而不立。做一个诚信的人,既是对每一个普通人提出的起码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忽视信用、不讲诚信、背信弃义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人以讲诚信为借口,为自己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进行辩解,混淆了对诚信问题的正确认识。那么现在社会的诚信状况究竟怎样?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诚信问题?从何处入手来重新建构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诚信体系?本期市民论坛正是围绕这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话题展开的。

  论坛传真

  我市正在开展的纪律教育学习月“廉洁文化周”活动,将“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这一话题推上市民论坛。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话题推出后立即在广大网友中引起热议。8月27日直播的第213期市民论坛,嘉宾围绕公务员拿钱办事算不算讲诚信、奔着钱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诚信、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信用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持人:

付清

  本期嘉宾:

  刘申宁 原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

  马敬仁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刘敬文 晶报首席记者

  吴苏桐 市民代表

  本报记者 罗雪燕 实习生 马跃强

  拿钱办事算“温和腐败”?

  嘉宾观点:这是道德沦丧,诚信要建立在公德基础上

  付清:最近有一个新名词叫“温和腐败”,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个名词的来由是云南一个贪官,他原来是一个县委书记,因为受贿、索贿、贪污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位贪官辩护时说,给人家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只能算是“温和腐败”,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属于“暴力腐败”,相比之下“温和腐败”还不是很差劲。他这种行为算不算是讲诚信呢?请各位评价一下。

  刘申宁:贪污犯罪前提下的“温和腐败”、所谓讲诚信,和我们所讲的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贪污腐败首先已经在道德上沦丧了,是犯法、犯罪。诚信是最低的准则,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本身是没有是非的,不存在道德的是非判断。但对腐败却是有是非判断的,如果一个人腐败了,是犯罪,在更高层面已经把他的人格否定了,已经谈不到诚信这个基本层面上。比如给你钱让你做犯法的事,你确实去做了,从你的角度来说认为是诚信,但犯罪事实完全可以泯灭诚信,已经在更高的层面否定了,无法触及到基本道德上来。

  吴苏桐:诚信首先是建立在公德的基础上,认为拿钱办好事是讲诚信、是“温和腐败”,这纯粹是强盗逻辑。这绝对不能叫讲诚信,而是一种犯罪行为。

  刘敬文:人应该有一个底线,最根本的是不违法犯纪,如果已经违法就不能再去谈别的事情。就有点像谈“盗亦有道”,本身已经是强盗,已经超越底线,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作为一个官员、公务员,前提是不能收钱办事,收钱办事本身已经不被法律、制度允许,在没有这个前提下谈诚信,我认为他是在狡辩。 

  整体信用信任度为何低?

  嘉宾观点:一夜暴富社会氛围下,诚信底线很容易被突破

  付清:现在每天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比如我手机上就有这样一条,一个不认识的人让我把钱汇到他的账号上,这很明显是一条诈骗信息,这类信息非常多,应该说是一种动机不良的垃圾信息。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讲诚信、故意欺诈的现象。我曾经看到一项关于诚信的调查结果,66%的被调查者对我们的整体信用不信任,这个比例非常高。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刘申宁:骗钱的人手法很多,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人没有是非观念,为了赚一点钱,可以泯灭良心去骗人,去做各种恶的事情。像这种骗子,如果用比如诚信做人的基本准则去衡量他们,就等于缘木求鱼。这是骗人,比不讲诚信更严重,不再是一个判断标准。

  刘敬文:不仅是手机诈骗,现在还有网络诈骗,打开网页,弹出一个窗口来说你中奖了。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想一夜暴富、甚至不劳而获的氛围,在这一环境当中,诚信对于少数人来说,是很容易突破的底限。

  为何地产老板诚信度低?

  嘉宾观点:都市化割断诚信链条,建立管理体系重塑诚信  

  付清:最近一个杂志联合新浪网,对我国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有些结果耐人寻味。比如在对49类不同群体的诚信度调查结果中,诚信度比较高的包括农民、军人、学生等,而诚信度比较低的包括房地产老板、演艺明星、导演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

  马敬仁:这个问题就是说在传统社会当中,特别是乡村邻里社会相互之间有一个信任的链条,在都市社会这种链条被割断了。房地产商是大家买房时感觉上当受骗,这可能是大家在市场经济下对规则不太适应,而房地产商在利益至上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形成市场博弈,这些年楼价不断攀升,他们的诚信多少会受到质疑。

  刘申宁: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不诚信的状况,有管理的问题。比如过去,有人因犯罪进监狱了,全村人或全单位就都知道了。在确定管辖范围和管辖主体的情况下,人们不容易违反社会规则,诚信度比较高。进入市场经济后,人的流动性增大,人变成社会人,失去了管辖主体,管理的只有法律,问题就出现了。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制化需要靠具体的细节来落实的。

  付清:吴苏桐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遇到不诚信您有什么感受?

  吴苏桐:遇到这种事心里会想不开,但有时候自己也把控不了。为什么现在人不讲诚信,那是不讲诚信成本不够高。传统上是靠道德来维系,不是靠法律,上升到法律的时候是靠国家制度来管,但是现在还不够完善。我感觉应该从两个方面抓,传统的好东西要传承,同时国外好的制度也可以吸取。

  诚信危机归咎市场经济?

  嘉宾观点:感冒不是因为海水凉,根子在于抛弃了传统道德   

  付清:现在有人把当下的诚信危机归咎于搞市场经济,认为是搞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就可以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就可以不讲道德、不讲诚信了,到底是不是这种原因呢?

  刘申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钱”被不少人看成是社会唯一的价值,认为只要能弄到钱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怎么做都不过分,只要拿到钱就觉得是赢家。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近期、短期的现象,根子不在于搞市场经济。过去批评传统文化,就像马克思说的,在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婴儿也倒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弘扬,一块儿都被批判、被抛弃了。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抱了西方的文化,现在我们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又自动从中国文化中心转移到边缘,在两个边缘当中徘徊,进入改革开放后,钱和权不断凸现的过程当中,把根本的东西丢了。

  刘敬文: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问题,就像你去海边游泳因为身体不好着凉,而不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导致你着凉了,很多传统道德被破坏了,而且转型期有很多新的东西没有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就会有很明显的感觉,不能做一点违法的事,或者是违反诚信的事。 

  马敬仁:诚信问题是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社会的良知、良心常受到责备和质疑。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这30年来我们启动了物质激励、利益驱动,在利益面前诚信经常会打折扣。这主要是我们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还没有形成完整、完善的体系。

  特别关注

  嘉宾剖析诚信热点问题提出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本报记者 罗雪燕 实习生 马跃强

  在本期市民论坛上,嘉宾对这些关于诚信热点问题的根源一一剖析,并提出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失信惩罚机制,以构建和完善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

  靠法律制度提高失信成本

  “有人评价说,最近十年感觉人际信用关系越来越差,开始怀念过去较单纯、互相信任的人际信用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主持人付清引出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各位嘉宾的共鸣。 

  刘敬文分析说,过去出门很少关门,是因为大家都熟悉,是熟人的社会。现在都市化,邻里之间谁也不认识,形成陌生的社会,这对诚信的影响非常大。比如短信群发的人,他们不骗村寨里的人,是因为都是熟人,自然形成的舆论让失信成为可怕的事情。网络诈骗严重,因为网络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舆论谴责找不到实在的对象。我认为这是我们还没有适应都市化,或者说在都市化过程中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诚信体系。  

  马敬仁赞同刘敬文的观点,他说,必须要经过进一步的市场化,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人们的人文和道德素质,来建立一个公共的价值体系。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好起来之后,就面临商业信用怎么建立的问题,商业信用基于社会信用,社会信用基于个人信用,个人信用从哪里来?首先是家庭,对孩子,不能总是教他怎么多一个心眼、怎样算计别人,而是教他要以诚待人、以诚取信。再则从政府、学校到企业、社会都应该建立诚信。     

  “重要的还是法律,西方解决诚信问题是靠法律、制度,违法成本高,大家就是因为害怕而不去违法。”刘申宁也认为,比如,在公共场合不遵守规定要罚款,罚款数额非常高,高违法成本是西方建立诚信体系的基石。他认为我国当前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文化重建,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制度建设,提高失信成本。西方社会能够建立诚信体系,靠的就是法制。  

  公务员应该带头讲诚信

  公务员讲诚信的问题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期市民论坛上,主持人从一则新闻引入这一话题。他说,最近一则新闻说,国家统计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看到网友称工资“被涨”了,他觉得脸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公务员群体是比较特殊的群体,是否应该带头来讲诚信?

  片刻思考后,马敬仁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他说,政府的信誉是建立在整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上,首先是政治体制,目前体制上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还有是信息系统,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造假的情况,加上贪污腐败现象,从负面角度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弥漫在整个社会中,使得大家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了。

  “现在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号召和动员有时难以跟进,有一个原因是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解释道,现在讲建服务型政府,这需要居民参与,制度、政策不能只是政府拍脑袋,不能是单方面的意志。我的利益和权益由我做主;另一方面,政府的体制又没有完全转型过来,这种情况下形成一种反差和矛盾,使得居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也可以说信用危机。我想这种危机随着法律化、制度化以及政府深化改革可以得到进一步解决。 

  刘申宁则认为,就公务员来说,不能简单地只谈诚信不谈其他,诚信不是唯一的尺码,还要靠制度来管理。他认为,最要紧的是加强制度化建设,不讲诚信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样才能让公务员在失信面前悬崖勒马。

  但“公务员应该带头讲诚信”这一基本准则还是得到各位嘉宾的支持。马敬仁说,政府和公共部门作为公共伦理的第一主体,在公共伦理建设和诚信建设上应该做好表率,在自身修养和道德建设上应该加强诚信教育,以诚信的态度做事,对待市民、办事的人。他还提出改善目前公务员与老百姓信用关系的建议。除了工作、职务上需保密的信息外,应该尽可能地公开信息,公务员队伍在诚信的建设上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法律和制度的纠错能力

  如何把握廉洁和诚信的关系,有网友提出诚信是做人的基础,廉洁是做官的基础。主持人就这一话题向嘉宾们抛出问题:“我们怎样来建诚信社会?用什么来保障大家都能够做、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

  马敬仁说,在大学里做学问首先要解决做人的问题,做官首先也要解决做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益驱动机制下,道德缺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他说:“我还是坚持认为,要从娃娃抓起,用10年、20年造就一代新人,在新一代公民中建立一套全新的公共价值和公共伦理的规则和体系。”

  “我想讲的是,我们现在制度的纠错能力很弱,发生失去诚信的事情后,制度没有能力纠错。”刘敬文提出一种设想,把诚信作为一项指标,放入对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中去加强管理,而不仅把希望寄托在公务员的自身约束上面。

  刘申宁认为,谈公务员诚信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利益,怎样把利益摆在诚信之后,而不是摆在前面。比如单位出了事,就尽量瞒着,这样才不会对自己的利益有影响,也不会给领导、同事造成影响。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要从制度上把利益剥离开来,只有把利益剔除出去,才能解决诚信,大家才敢讲真话。不光是公务员,整个社会都需要这种环环相扣的制度建设,诚信的社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提高现有相关法律的有效性

  “说到制度建设,有资料显示美国有17部与信用相关的法律,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似乎比较弱。”主持人问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起一句话,做什么要从自己开始,要自律。你如果向往一个好的社会,先要把自己变成好社会里面的人。”刘申宁还指出,一位网友说得很好,你做什么事情之前要想想自己的孩子在旁边看着你,做不诚信的事情,有没有想到你孩子以后也会做不诚信的事情,或者成为不诚信的受害者呢?

  马敬仁认为,我们现在不是没有法律,也不是没有制度,但这些法律和制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很难实施、兑现。在传统中道德多数情况下比法律起的作用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制度建设首先是理性主义传统的公共精神,其次就是立法。

  他还认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加大不诚信负面的、反面教育的力度,对诚信的人给予褒奖。从长远来看,还要靠培育一个新的信用体系。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信用体系能够建立起来。

  网民帖摘

  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只讲赚钱,不问手段,“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讲不讲诚信无关紧要。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

  ——网友192  

  贪官收钱办事就是违反了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背离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能叫诚信吗? 

  ——网友816  

  关键要构建一个诚信体系,有一个诚信的制度,有一个可靠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更多的诚信之人!

  ——网友190  

  素质是个人问题,诚信是社会问题。

  ——网友215  

  讲诚信是要有大环境的,否则,就成了“世外桃源”。

  ——网友711  

  我一直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做生意,就是做人。如果你做人做得好,生意才能做得红火。做一个诚信得人很重要。

  ——网友288  

  做什么事前,想想自己孩子在旁边看着你的。

  ——网友512  

  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诚信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强调。

  ——网友21   

  政府和官员、公务员要做个榜样,希望他们不做相反的榜样,不做反面教材。

  ——网友111   

  不能要求和管别人,那就自己约束好自己。

  ——网友243   

  现在不少人太急功近利了。物质生活上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一些人精神上的提高,反而使人太往钱追求。

  ——网友793   

  诚信需要社会的条框去约束,教育部门宣扬诚信做人,但当孩子觉得学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那么这些教育的效果就打折扣了,所以社会要进步,大人就得言传身教。

  ——网友862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6月新增123人被限乘火车 381人被限乘飞机


中国新闻网 2018-07-03 17:32:50

三部门联手 专治这些人!


央视新闻 2017-10-16 10:21:00

留学咨询专业 诚信仍待提高


新京报 2015-11-30 09:58:19

你知道你的个人信用吗?


温州日报 2014-04-08 10:52:35

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将举行


中国妇女报 2013-12-18 14:1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