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医疗广告挑战诚信底线
来源:中国工商报
2009-09-01 13:47:52
国家工商总局向社会公开曝光的今年第一季度十大违法广告案件尽管已被依法处理完毕,但留下的令人深思的问题却很多。 笔者注意到,十大违法广告案全部是有关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方面的,这些方面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这些虚假、违法广告的出现是对人
国家工商总局向社会公开曝光的今年第一季度十大违法广告案件尽管已被依法处理完毕,但留下的令人深思的问题却很多。
笔者注意到,十大违法广告案全部是有关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方面的,这些方面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这些虚假、违法广告的出现是对人民群众良知的欺骗,是对社会诚信底线的挑战。
目前,今年第一季度十大违法广告刚处理完毕,第二季度的十大违法广告又“新鲜出炉”了。不难发现,第二季度的十大违法广告还是主要存在于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行业。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似乎让人感到很无奈,责令改正、罚款好像仅仅是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成本而已。
综观这些违法广告,它们均未走出未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将保健食品当药品宣传,尤其借用患者亲历、医疗(科研)机构证明疗效、宣传绝对化治愈率的惯常套路,着实将病急乱投医、饱受糖尿病之类慢性病折磨的患者,强行塞进了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共同设计的陷阱中。花冤枉钱不说,在违法广告的诱导下,患者往往错过对症下药的有利时机。从违法医疗广告中渔利的则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至于广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他们似乎从未顾及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建设,报纸连篇累牍刊登宣传诚信文章的当今,此类现象究竟是社会的悲哀,还是媒体和广告主确实丧失了应有的良知?人们有理由质问:一些大众媒体的两面派丑恶嘴脸,是否与“穿起长衫做文章,脱下长衫当说客”的逻辑如出一辙呢?特别是作为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引导教育人民群众的媒体,在收取广告主不菲的广告发布费用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医疗广告本身的真实性、客观性?
众所周知,不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核心问题是巨额的广告费用事先起到了酵母作用,媒体的小圈子利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于是,自然出现了把保健食品当药品卖,吹嘘包治百病,甚至连世界公认的顽疾——艾滋病皆可治的怪现象。仅此种现象还不算,如今只要打开电视机、翻开晚报及冷不防被塞入手的街头小广告,关于治疗性病、糖尿病之类慢性病的广告随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造成了几乎人人都有病的错觉。其实,医疗广告的病根在变态追求金钱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身上。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