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津津乐道于“低”学历高官,折射出某种值得注意的社会情绪。公众并非一味反对官员知识化,而是反感于一些地方揠苗助长、大跃进式的做法,厌恶于某些官员“权学相长”的路径心态。 刚刚出任苏州市
刚刚出任苏州市委书记的蒋宏坤,以其“在职大专”的学历引起极大关注。职位之重要程度,与其人学历之“谦逊”,形成饶有兴味的对照,既让很多人意外,也让人颇感意味深长。
意外也好,意味深长也罢,皆因“低”学历高官如今已成“新闻”。不知何时开始,学历成为很多地方选拔干部的重中之重,先是必须“本科以上”,很快又要“研究生以上”,再后来便是“博士学历”。有例为证:2008年,河南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25名博士担任副县长、1790名硕士担任副乡长;2009年,昆明市公开选拔40名经济学博士挂职担任县区党委常委、副县长……
于是乎,一种煞是好看的风景出现了——“官员求学”与“学者求官”交相辉映、红红火火。在很多地方,官员要想“进步”,必须补上学历短板,遂各寻门路“回炉再造”,博导硕导“潜规则”机会倍增;与此同时,学者“投官”又有着学历上的先发优势,遂出现数十博导竞争一个处长职位的奇观。孔夫子再世,睹此盛况,恐怕要欣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真言之彰显了;只不过盛况之下,多了不少浮躁、肤浅和急功近利。
纵他千士诺诺,独有一士谔谔。因此,蒋宏坤和上海新当选区长姜樑的“在职大专”学历、去年上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也都成为“有悖常理”的新闻。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学历,对官员真的有那么重 要吗?
固然,当官是一门对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在各方面的素质中,学历绝不应成为“第一要素”。官员必须“有才”,但作为公仆这一“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无疑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无德之才,为官祸害更大。而“才”,又分为“书本之才”和“实践之才”两个层面,对公仆而言,本应以实践之才为先、书本之才次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的一些所谓学者型官员、高学历官员,其学历干脆就是注水或造假的货色,连这最次之的“书本之才”都不具备,更遑论其他更高要求。试想,如此无实德无真才之“知识化干部”,要想完成党和人民的深重嘱托和殷切期望,岂不谬哉!
公众津津乐道于“低”学历高官,折射出某种值得注意的社会情绪。公众并非一味反对官员知识化,而是反感于一些地方揠苗助长、大跃进式的做法,厌恶于某些官员“权学相长”的路径心态。如今,一些地方或部门出于轰动效应、或为了数字好看、或从主观臆断出发,选拔官员首先列出高学历的硬杠杠,工作能力、实绩和是否对口问题,反而被弱化。然而可笑的是,学历的“硬杠杠”看起来很硬,其实却是个“软柿子”——只要满足了学历要求,管他是找秘书或枪手代笔论文的“注水博士’,还是只进过导师家门、没进过教室大门的“论文博士”,甚至伪造证书的“假冒伪劣博士”,一概过关。已然成为表面文章的游戏,昭然上演,一如皇帝的新衣,彼此心照而不宣罢了。
三位高官的中专、大专学历,如一面镜子,照出某些官员“学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弱”的真正短板。一些地方盛行的“官员博士化”之风,真该歇歇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