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7月,《小康》杂志联合某门户网站,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其中,网络调查人数为3376人。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得出20
平心而论,《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的十年被认为是人际信用关系最差的时代,而且将近九成的人将原因归咎于“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这个结论很令人悲观,却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认同并引发热烈讨论。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对49类不同群体的诚信度调查中,结果显示:农民、宗教职业者、性工作者、军人和学生被选为本年度最讲诚信的五个群体。房地产老板、秘书、经纪人、演艺明星和导演排在末位,成为诚信最差的五个群体。这就好比是一幅人物素描,画得越像,欣赏者就越发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画匠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上述结果与公众对现实社会中从业者的感受基本上相一致,或者说,挺像那么回事的。
可有个问题,性工作者被列入调查群体且荣登最讲诚信度的前五,何谓“性工作者”?有无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又在哪里接受了调查?拿什么来证明他们的诚信?在卖淫嫖娼被作为违法犯罪行为打击的当下,所谓的“性工作者”还在镇静自若地面对“信用小康”的调查,其诚信度备受关注且获得调查者的褒奖,难道仅凭他们自说自话吗?按说,“性工作者”中卖淫人员诚信与否,嫖娼者最有发言权,那么,此次调查面向嫖客发放调查表了吗?如果仅靠网络参与,如此调查结果有意义吗?诚信吗?
这就引发出一系列的质疑,如此调查得到相关权威部门认可、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吗?新闻中说,《小康》杂志联合某门户网站,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开展的调查,那么,某门户网站到底是哪家网站?有关专家是些什么专家?相关机构是些什么机构?调查称,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究竟是些什么“监测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还是哪家部委公布的?“大量社会信息”又是什么东西?是否就是网上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和种种传闻?
联想到近年来动辄打着专业机构和专家旗号、以某媒体为平台的调查、排行榜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且名目繁多,数量庞大,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回的“信用小康”的调查是否也属于“榜单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公众觉得画得像那么事,只不是瞎子算命——观其言察其色罢了。社会公众爱憎分明,调查者心里是一肚子大明白,要想正中下怀并非难事,这年头,谁不知道开发商最能“逗你玩”?
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调查和发布相关数据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开展。那种找几个“专家”,发几张表单,在网上打几个钩,哗众取宠的调查结果立马“新鲜出炉”的炒作之举,只能加剧调查的劣质化和诚信缺失,对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度有百害而无一利。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