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学生分手不代表不诚信

来源:理财周刊 2009-08-11 09:45:52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有过一些恋爱经历。但教育部推出的这一诚信评价体系却面临诸多问题:分手就是不诚信吗?什么才算诚信恋爱?怎么做才能定性为欺骗他人感情?又有谁来评定呢?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这年头的新闻,没有最囧,只有更囧。在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有过一些恋爱经历。但教育部推出的这一诚信评价体系却面临诸多问题:分手就是不诚信吗?什么才算诚信恋爱?怎么做才能定性为欺骗他人感情?又有谁来评定呢?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这年头的新闻,没有最囧,只有更囧。在许多人看来,教育部的这一要求与其说是严肃的官方态度,还不如说是纯属搞笑的娱乐事件,因为有太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

    分手就是不诚信吗

    对大学生来说,考试作弊是不诚信,抄袭论文是不诚信,借钱不还是不诚信,但这些都是明明白白说的清楚的问题,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规范进行约束。但谈恋爱分手了也能算做不诚信吗?

    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早或晚要经历恋爱的考验。尤其在大学时代,年轻气盛,许多人仅仅因异性的芳容而乱了脉搏,或真心或疑惑或仅因爱慕而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爱河。大学时代的爱情往往带着盲目、带着稚嫩、带着心痒的高涨,纯粹的喜欢就向前,而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世俗利益因素。

    然而这团爱情烈火,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无论是第三者的介入,还是两人冷静后发现性格不合,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随着时间的流失,有太多的因素会导致两人分手。恋爱中的甜蜜和伤害本身就是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由之路,有谁可以说在两人眼神相交的那一刹那,他们中的某一方或双方就已经做好了将来欺骗对方的打算了呢?有哪对恋人在决定恋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算计好哪天将要分手呢?

    如今离婚都成了体现社会宽容与进步的风向标,何以对大学生的分手就动辄要往欺骗感情上靠,还要上升到诚信高度进行道德裁判呢?翻开历史,有许多名人伟人都曾有过在校失恋史,也见没谁去考核他们是不是欺骗感情了。

    客观地说,感情的事情向来很难判断是非对错。诚然,在社会上的确有一些人会利用感情欺骗他人,以达到骗财骗色的目的。但学生之间的爱情却要单纯得多,分手更多是因为初恋时不懂得爱情而难以把握。无论是主观动机还是客观结果都不会产生社会欺骗效益。

    谁来界定是否诚信

    退一步讲,如果非把谈恋爱诚信与否作为档案来记录,那谁来界定诚信呢?

    教育部给出的答案是交给电脑打分,这样最公正,但电脑显然不会主动判断大学生的行为是否诚信,实际上评判权都掌握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手中。

    可感情的事情,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别说是大学辅导员,就算是当事人身边最要好的同学也很难判断谁对谁错,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只有两个人自己心里知道是非对错,旁观者永远不可能得出完全公正的评价。而且恋爱是个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随时会发生变化。一对恋人今天分手了,明天又复合了,又或者外人看起来他们俨然已经分手了,可当事人就是死活不承认,你让辅导员如何记录呢?

    再说辅导员如何获得学生个人恋爱信息呢?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观察?还是要求周围同学举报?或者直接到宿舍挨家挨户一对一调查核实?这需要耗费老师多少时间和精力?得出的调查结果又是否真实可信?教育部领导考虑过这些问题吗?

    更何况,如今放眼望去,越来越多的高校被披露出教授校长不讲诚信学术抄袭的丑闻,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主观偏好,谁又能保证辅导员或班主任在记录学生恋爱情况时就一定能保持客观与诚信呢?如果分手的某一方学生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辅导员会不会故意偏袒他而给另一方挂上不诚信的名头呢?

    诚信档案关乎人一生的信誉级别,在诚信体系建设成熟的国家,一个人是否诚信,他的信誉度有多高,都是有严格的制度甚至法律流程来管理的,一个人的信誉度和诚信度就仅仅掌握在另一个级别比自己高的人手里吗?这样的诚信考核到底能具有多少权威性?

    如何界定是否诚信

    再退一步讲,虽然,欺骗他人感情的确是不诚信的表现,但是恋爱中谁又能列出哪些具体的行为是在欺骗他人感情?又有哪些具体的行为才能表明的确是感情破裂了呢?

    如果只是光听某一方的一面之词,而判断对方有欺骗行为,那会不会是由于因爱生恨,某一方故意用这个办法报复对方呢?反过来说,对方要是气不过也反咬一口,是不是两人都被戴上不诚信的帽子呢?

    如果不听当事人的话,而只是采纳周围同学的意见,那出现与男方关系好的同学替男方说话,与女方关系好的同学替女方说话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要像法院审理案件时那样,必须人证物证俱在,谁主张谁举证的话,那某一方又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对方欺骗自己了呢?就算女方拿出恋爱时男方承诺“我会爱你一万年,我绝不会和你分手”之类的录音,难道就能判定男方有欺骗行为吗?

    事实上,如果学校强行登记感情信息,大学生恋爱将陷入两难境地——恋爱吧,怕万一哪天分手,诚信记录上抹黑;忍着不恋爱吧,又怕自己的信用记录空白一片。因为在银行看来,没有诚信记录的人诚信级别也很低。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与准备恋爱的对象定下婚约,然后再恋爱就不会分手了,但这样的恋爱还有必要存在吗?

    实际上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所有已经恋爱的学生为避免被登记而故意说自己没恋爱,所有已经分手的学生为避免被扣分而故意说自己还在恋爱,反正就是应付学校调查嘴上说说的,我实际上是否恋爱又有谁管得着呢?而这恰恰是一种最不诚信的一种表现。

    再退一万步说,诚然教育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初衷是好的,诚然学校为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也没有错。但诚信档案的记录关系到学生一辈子,其考核范围和考核标准应该规范、合理、科学。但将恋爱这种无法量化也无法客观描述的事情纳入其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难让人接受。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络艺术品投资听起来很“雅” 小心是骗局


西安晚报(西安) 2017-12-12 11:51:28

专家:医药黑名单不能浮于表面 需对症下药


医药医疗研究网 2014-11-18 18:03:37

2014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14-04-21 23:34:00

失信黑名单:对恶意逃债者坚决说不


人民法院报 2014-02-24 20:24:4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