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淘宝网一肩挑不动诚信大梁

来源:ITBear 2009-07-31 09:20:59

树大招风,淘宝网的新闻总是不断。但是,这一次的信用炒作已不是一般意义的新闻,它直接危及到淘宝网的生存。 乍一听“信用炒作”这个词,无非是自我吹嘘而已,老和尚卖瓜,谁不自卖自夸?其实,问题很严重,网店的信用不可

    树大招风,淘宝网的新闻总是不断。但是,这一次的信用炒作已不是一般意义的新闻,它直接危及到淘宝网的生存。

    乍一听“信用炒作”这个词,无非是自我吹嘘而已,老和尚卖瓜,谁不自卖自夸?其实,问题很严重,网店的信用不可信,最终砸的是淘宝的牌子。因此,淘宝很生气,重拳出击,果断清理门户,狠狠打击信用炒作团伙。

    所谓信用炒作,实质上就是点击欺诈的翻版而已。早在2006年,美国搜索引擎广告点击欺诈现象被暴光,当年第二季度总体欺诈点击率是14.1%,比第一季度有所上升。同期,国内约有三分之一的广告客户认为自己是点击欺骗的牺牲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竟然利用“Clicker”(点击器)类病毒套取广告主的广告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产链,令人触目惊心。后果已为世人所知,点击欺诈抛弃了一部分正常广告,搜索引擎公司遭受舆论的沉重打击。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网络营销日渐盛行,于是,由点击欺诈演变而来的刷页(刷钻)服务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信用炒作便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一个典型。

    从本质上看,信用炒作只是社会诚信危机在网络世界的延伸而已,淘宝网的类似遭遇在许多实体公司身上也曾发生过。由于淘宝网占据了国内网购市场80%以上的份额,网商一旦发生信用危机,自然就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没有诚信,何谈交易?没有了彼此信任的交易,也就堵死了电子商务的命门。无论是对于淘宝网,还是对于电子商务市场,信用炒作都不可等闲视之。信用炒作与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大家都在搞欺诈,谁不欺诈谁吃亏。这种攀比心理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正当竞争不复存在,投资商和广告商决策失误,网购平台关张大“吉”,网络营销自断生路,电子商务半途而废。信用炒作的要害在于,它所欺骗的不仅仅是买家,而是动摇了电子商务的根基。失去了根基,最终只能是自杀性的毁灭。

    网购市场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网络营销则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新生事物,不管怎么说,信用炒作都不能成为网络营销的手段。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即使有法可依,在网上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少数人钻法律空子,在网购平台大搞欺诈营销,难以避免。可以肯定,信用炒作绝不仅仅发生在淘宝网一家,其它网购平台也很难超脱。

    从长远来看,信用炒作对整个产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不择手段欺骗客户,弄虚作假打击对手,都不是网络营销的正道。对此,淘宝网已经行动,一方面与公安机关联手打击炒信团伙,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网购平台的信誉;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开展诚信自查行动,确保诚信卖家的合法权益。

    问题在于,淘宝网一肩挑不动诚信大梁,网购市场不是淘宝一家的市场,打击信用炒作,光靠淘宝一家不行。为此,笔者建议:一,立法机关要尽快健全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依法治理网购环境;二,加强行业自律,或可成立一个自律联盟组织,实施有效监管;三,公安机关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信用炒作列为网络整治的重点,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四,电子商务网站要加强技术防线,不给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任何趁机作乱的漏洞。各方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治理网购环境,重建信用体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发改委召开PPP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


鹰眼新闻网 2018-07-03 15:53:46

“天价运费”背后是企业诚信的缺失


中宏网 2016-09-02 10:33:1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