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热点关注:解读个人“信用报告”

来源:青海日报 2009-07-29 10:50:50

青海新闻网讯 待人接物一向甚为注重“信用”的西宁市市民王先生,却被银行以“信用意识差”,“兜头浇了个透心凉”。原来,今年2月15日,王先生向省农行西宁分行长江路支行

   青海新闻网讯  待人接物一向甚为注重“信用”的西宁市市民王先生,却被银行以“信用意识差”,“兜头浇了个透心凉”。原来,今年2月15日,王先生向省农行西宁分行长江路支行申请商品房贷款28万元,但是银行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发现王先生个人信用报告中反映,其在另一银行办理的住房贷款有还款逾期30天以上记录31次,长江路支行认为王先生信用意识差,如对其放贷,回收贷款有较大风险,故做出拒贷决定。

  王先生感觉委屈,早些年,的确有几期房贷月供并未按银行结算日前还款,平时杂事繁多,以为早几天、晚几天还款,没有什么关系,没想到,他的信用被“暗中”一一记录,今年结出“苦果”,不但信用受到质疑而且还牵扯到新房贷款。

  农行西宁分行长江路支行之所以对王先生的贷款情况了如指掌,正是银行间联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出具的信用记录报告,凭借王先生的个人信用报告,银行对王先生的信用给予“有风险”的评价。

  已经或正在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日益渗透到人们经济活动的个人征信报告,有人形象的将它称之为“一张核实个人信用状况的经济身份证”,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证明个人是否“讲信用”。个人贷款、信用卡以及对外担保等等个人信用行为的记录都会体现在“信用报告”里。 也就是说,公民只要去银行办理过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业务,他(她)的信息就会通过银行自动报送给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形成信用报告,并不需要本人的申请。

  据了解,目前,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已将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个人缴欠税信息、电信部门的缴费信息等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从这个层面上,不难发现,个人即使不向银行贷款、不办理信用卡业务,也拥有信用报告,并且日常生活中很多和信用相关的信息都构成个人信用报告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公共事业等更多的领域拓展,对有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未偿还的个人,银行监管层虽未出台明确的禁止贷款规定,但各家银行已然将其列入严控贷款或不再发放信用卡的范畴。 “现在,人们普遍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不借钱,就会有好的信用记录。但实际上,不借钱不等于信用就好,因为不借钱意味着没有信用记录。没有个人信用记录,对银行来说,就失去了判断一个人信用风险的便捷方法。”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从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的信息来源看,凡涉及个人的拖欠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行为均属于不良信用行为。 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谢成介绍,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月正式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个人征信系统。到2008年年底,该系统收录自然人数已超过6亿人。 个人征信系统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体现在信用报告中,就是“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报告分为四个组成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贷款信息;三是信用卡信息;四是非银行的信用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非银行信息指个人参加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电信用户缴费等信息。此外,随着条件成熟,还将采集更多信息,包括个人欠税、法院判决等。

  目前,信用报告作为银行审批个人信贷业务的重要依据,对个人的信用行为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影响。对连续3次逾期还款或累计6次逾期还款的个人,在办理信贷业务时有可能被拒绝。信用报告的影响还不仅仅局限于此,除向银行借贷、办信用卡外,出国以及一些重要部门的招聘、提职、办理公务卡等也开始要求个人提供信用报告。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已经覆盖全国,国内各金融机构都已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作为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的必经程序。如果个人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就能更顺利地获得贷款,甚至还能获得一些优惠。但是如果信用报告显示有借款未及时归还、有费用没有按时缴清等等情况,个人申请新的贷款可能就会出现麻烦,甚至不能办理贷款或信用卡,毕竟赖账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在不久的将来,信用报告会更广泛地用于个人经济生活。广大市民都应该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按时归还每一笔贷款,缴清每一笔费用,点滴为自己积累信用财富的良好意识。”谢成说。(作者/张均)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络直播管理规定出台 将建信用等级体系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2016-11-07 18:24:48

公考作弊永不录用彰显诚信价值


济南日报(济南) 2016-09-30 09:00:05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发布


中新网 2016-09-28 08:06:56

信用评价引入大学生就业:敲响校园诚信警钟


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6-05-23 14:07:02

高效背后仍须完善“信用创造”


网络 2015-06-04 09:04:30

七成半受访者有过不诚信行为


天津日报 2014-06-09 12:34:3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