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考核诚信很雷很儿戏?
来源:广州日报
2009-07-29 08:48:11
“是否欺骗他人感情”或将写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引发争议—— 最近,一则消息在网络和大学校园引起轩然大波: 由西南大学编写的古诗体《大学生诚信守则》和全新的大学生诚信网络系统首次亮相,正在征
“是否欺骗他人感情”或将写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引发争议——
最近,一则消息在网络和大学校园引起轩然大波:
由西南大学编写的古诗体《大学生诚信守则》和全新的大学生诚信网络系统首次亮相,正在征求意见并可能向全国推广。在这个系统中,大学生的诚信度将通过专门的电脑软件记入学生档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学生恋爱“是否存在欺骗他人感情”的情况也将作为评判因素之一,接受统一评分。
把恋爱作为诚信考核项目有何利弊?谈恋爱与诚信档案挂钩是否具有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各方有话要说。
本版撰文:记者梁婵
实习生戴永福
链接:国外是如何建立信用制度的?
世界上的信用制度已建立150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欧洲式,即央行和政府出面,深度介入,资信评估机构实际上成为政府的附属。二是美国式,完全交给市场化的信用记录公司去做,后者提供有偿服务。当金融机构需要调查时就要向信用记录公司购买该客户的信用记录资料。
如今,西方已普遍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信用档案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在美国,这样的信用档案十分严密。有过不良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你要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都会相当麻烦,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
学生质疑恋爱考核是否合法?
“将品德本身交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做考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大国际商学院的谢同学对学校建立诚信考核制度表示赞成和理解。但是,他质疑把恋爱诚信度列为考核的对象。“这首先涉及到合不合法的问题,每个公民都有隐私权,对于学生个人的隐私,学校无权利过问,学生也没有义务要把个人情感信息提供给学校。学校可以以自愿为原则,与同学签订合同,确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些对自己的诚信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可以自愿签订合同,不愿在感情方面接受考核的同学,学校也不能强迫。”他说。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同学认为,社会急需诚信,但是,作为一种品德,诚信更应该是从社会层面来引导,从小引导,而要真正将其纳入考核系统,现实操作性有待考究。
他担心,这套考核系统本身就难以“诚信”地执行:“品德这东西不单单是以上几方面能表现出来,而且将其交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做考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如今大学里一般都是一个辅导员负责很多的学生,不可能和每个同学有深入的了解,于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要么都往好里评,要么就带着主观的色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网友嘲讽
传说中的“贞操锁”重现江湖?
恋爱属于个人隐私,将其列入考核内容,势必采取“窥视”的姿态介入学生的恋爱,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综观网上帖子,以反对意见的网友居多。一张名叫《越来越囧的大学生诚信考核》被广泛转载,作者在文中写道:“‘欺骗他人感情’绝对是不诚信的表现,但是恋爱中谁又能列出哪些具体的行为是在欺骗他人感情,哪些具体的行为才能表明的确是感情破裂呢?”
网友元明清更毫不客气地说道:“虽说采用了网络信息技术,恋爱诚信考核系统骨子里秉承的仍是‘贞操锁’那不尊重人的封建残余思想。贞操锁以对个人尊严与肉体的伤害来强制忠贞,恋爱考核系统则以侵犯个人隐私和泛道德评价来强制爱情诚信。恋爱属于个人隐私,将其列入考核内容,势必采取‘窥视’的姿态介入学生的恋爱,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如果校方将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向用人单位透露,更是泄露学生个人隐私的行为。”
但也有网友对学校这种做法表示理解。
网友“柳暗花明又一”认为,将恋爱纳入大学生诚信档案,表面上看,确有难于操作、极易误判的嫌疑,但是究其实质,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规避的。诚信与否虽不能完全从“恋爱诚信”中得出结论,但至少也是诚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现。
“试想,一个连感情都不能讲诚信的人,又谈何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一个连正确的人生观都没有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她)在工作、生活中处处诚信待人?这并非危言耸听……为大学生的爱情观拨乱反正,将恋爱纳入大学生诚信档案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这项举措带来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形式。”“柳暗花明又一”在帖子中说道。
教师困惑“欺骗感情”如何界定?
如果考评上出现“曾经欺骗过感情,给予处分一次;经教育,现已改正错误,给予取消处分”的评语,那就要闹笑话了
中山大学文老师表示,现代的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下,的确出现了“诚信危机”。但诚信考评体系构建需要在法律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恋爱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的做法弊大于利。
恋爱属于私人领域事物。双方当事人恋爱不成或有其他纠葛可以自行协商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对于自己感情领域的“私事”,应该具备自我负责的权利。只要没有涉及违法犯罪,就应让当事人自我承担恋爱结果,而非通过纪律、法规等条条款款加以限制。校方与其考虑诚信纪录如何考评,不如在教育学生慎重择偶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上下工夫。
并且,这一考核可操作性不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如何界定?如果某一天,某学生的考评上出现“曾经欺骗过感情,给予处分一次;经教育,现已改正错误,给予取消处分”的评语,那就要闹笑话了。
诚信档案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就业时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参考。但对于将恋爱情况列入诚信考核范围,人力资源专家和猎头却并不领情:“求职者除非因恋爱问题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否则即使真有这样一项考核内容,我想对我们来说参考意义不大。”
用人单位不领情
“把恋爱列入诚信考核
感觉有点儿戏”
诚信档案的主要作用是就业时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参考。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饶俊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把恋爱时“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作为诚信考核的内容之一,感觉有点儿戏,有点奇怪。恋爱是双方的事情,即使是分手了,也各有各的理由。首先,我不清楚学校可以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调查;其次,怎么样进行判断,去伪存真,我想这是难度极高的事情。
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学校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建立在客观根据的基础上。例如考试作弊、不良贷款等客观记录,或者在大学期间存在的欺骗学校、老师的各种行为等等,但这必须是客观事实,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恋爱则属于个人隐私范围,我们在招聘时极少涉及此类问题。求职者除非因恋爱问题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否则即使真有这样一项考核内容,我想对我们来说参考意义不大。
诚信考核评价体系
应与单位需求一致
智联招聘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吴凡也认为,诚信所引发的问题在职场当中并不少见,如果有一份客观而准确的诚信档案,对企业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上这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
如果要写档案,首先要面对的是明确什么问题才属于“诚信问题”。其次,这一工作由谁负责,科学而细致的流程如何。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诚信档案的合理性就会受到怀疑。
此外,诚信档案是否能够成为企业招聘时的依据,取决于评价体系与企业方的实际需求是否一致。一个人的诚信度仅仅通过一两次面谈或测评工具是比较难以了解其全部的,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其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现来了解。
恋爱情况当然可以作为了解一个人诚信度的依据,但也不完全,而且恋爱情况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通常很多企业很少会通过这一情况来为依据。因此,我认为,恋爱诚信考核最终只能沦为纸上谈兵。
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我个人认为,能够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参加校内外活动的情况真实、详细地完整记录下来就非常好了,这样能够大大减轻企业方在面试和背景调查时的时间和精力。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鹰眼新闻网
2018-07-03 15:53:46
中国经济网
2016-06-02 15:18:42
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6-05-23 14:07:02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2013-10-30 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