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人性光辉诚信如金 一位八旬老人的67载还债路

来源:新华网 2009-07-27 14:26:52

67年前,家庭遭遇飞来横祸,父兄被害,债台高筑。欠债还钱,为了践行这个最淳朴的承诺,数十年来郑宜栋节衣缩食,今年4月,84岁的郑宜栋老人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八旬老人还债六十多年的故事在江西上饶县传为佳话。   67年是人生的绝大部分甚

  67年前,家庭遭遇飞来横祸,父兄被害,债台高筑。欠债还钱,为了践行这个最淳朴的承诺,数十年来郑宜栋节衣缩食,今年4月,84岁的郑宜栋老人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八旬老人还债六十多年的故事在江西上饶县传为佳话。

  67年是人生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67年孜孜不倦还债路如此漫长。但诚信成为信仰,它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坚守。八旬老人67载还债路,为我们诠释何谓诚信如金,或令我们振奋或让我们羞愧。

  飞来横祸债台高筑 债务未还寝食难安

  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人。父亲开办了一家油坊,诚信经营,深得周边乡亲们信任。乡亲每年挑来茶子、菜子来油坊压榨,只在账簿记数目,不要收条。

  1942年,当时的江西上饶县国民党政府抓民夫。年仅17岁的郑宜栋被乡丁抓走,郑宜栋的父亲和兄长前往营救,被乡丁们乱枪打死。郑宜栋的母亲被迫将村民寄放在油坊的茶子、菜子、桐子和已经压榨好的几缸油料变卖,筹款打官司,结果非没能申冤,反而债台高筑。

  乡亲们同情郑家的境遇,没有一个人上门索债。乡亲们的宽怀大度,让郑宜栋十分内疚。他发誓:即使天塌地崩,也要撑起这个残破的家,无论多么艰难也要还清债务。

  郑宜栋回忆说,随后的几年,17岁的他起早摸黑地干活,打短工,做挑夫,翻山越岭到福建去做盐生意。在养活家人的同时,他尽全力偿还了部分油料和钱,但和账本上的数字还差得很远。

  解放后,郑宜栋表现出色,工作积极,他先后担任过民兵营长、区农协主席、县农技站站长、公社党委书记等职。但郑宜栋严于律己,不牟私利,所有的收入就是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要赡养母亲和供弟弟读书,加上婚后生下7个子女,家里长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虽然生活清苦,但郑宜栋一直把还债的事放在心上。郑宜栋的二儿子郑永国回忆说,为了能早一天还清债务,一家老小四季难沾荤腥,甚至常常以野菜红薯渣果等难以下咽的杂粮充饥果腹,蔽体御寒的大多是不成样的破衣烂裳。郑宜栋在外地工作,生活更加节俭,一日三餐多以五分钱一碟的青菜应付,几件衣裳一穿就是十几年,内衣更是补丁叠缀。郑宜栋担任公社书记后,经常要到县里开会,每次开会都步行数十公里,只为节省一块多钱交通费。

  郑宜栋的三儿媳周绿英告诉记者,她嫁到郑家来,公公婆婆没有给一分聘金。起初,心里还挺不是滋味,后来帮公公整理“还债记事簿”时,才知道公公为了还债吃了那么多苦。“每整理一次,我就流一次泪。”周绿英说,“自己的委屈早就抛到一边去了。”

  强烈的责任心和负疚感不断催逼郑宜栋尽早偿还债务,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为此寝食难安。他的爱人郑荣仙说,资金未筹措齐之前他从没向家人谈起还债的事,时常见他唉声叹气,原以为是生活所累,不知道他顶着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

  两度还债了却夙愿

  直到1996年,郑宜栋终于筹足了偿还债务的资金。为了不弄错债主身份和具体金额,他花了数月时间整理、核对父亲留下的账本。是年农历12月8日,他带着账簿和现金,雇了一辆车载着购买的几桶优质油料,从上饶县城的家里返回到老家黄沙岭乡,开始了他准备多年的还债行动。

  冒着刺骨的寒风和纷飞的冻雨,当时已经70多岁的郑宜栋在乡亲的带领下,按照旧账簿的记载,历经7天时间,辗转于大屋、掷源、源塘、浏源、庙坳等10多个村庄,找到了96位债主和债主后人。这次,他偿还了大部分旧债,油料和现金折合人民币5700多元。那一年的春节,老人过得特别开心。

  接下来的几年,郑宜栋继续寻找余下的几位债主。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债主早已远走他乡,但老人仍不放弃。有时为了一点线索,老人常常要往返奔波几百里。乡亲们也都被老人的行为深深感动,主动帮他打听、查寻,帮助老人一起完成最后的心愿。

  2008年的一天,郑宜栋在与人聊天时猛然想起一个细节:解放前用的老秤是16两1斤,而现在的新秤是10两一斤。这一发现让他深深自责,懊悔万分,直骂自己老糊涂。经过多方求证之后,郑宜栋决定再按15%的比例偿还债主。于是,老人又翻出了陈年账本,把106户债务仔仔细细重新换算过,积攒再次去老家还债的钱物。

  2008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已经83岁的郑宜栋在老伴郑荣仙的陪伴下重新回到家乡。小山村沸腾了,债主们坚决拒收老人再次送来的钱物,但老人反复劝说,执意补偿,情急之时常常老泪纵横。无奈之下,债主才勉强收下。因为有些债主的后人到外地打工去了,直到今年清明节前夕,老人才彻底还清所有债务。

  2009年4月3日,郑宜栋在自己的“还债记事簿”上郑重写下:欠翁新华一角,今还1元。至此,老人67年间先后共偿还债务13600多元。

  儿媳周绿英说,以前,公公时常紧锁眉头,不苟言语,连孙子孙女都没逗过。还清债务后,公公的话明显多了,经常问起孙辈们的学习情况。

  郑宜栋说:“只有彻底清还旧债,我才能卸下压在心里几十年的千斤巨石,了却平生夙愿,过上轻松快乐的晚年生活。”

  人性光辉 诚信如金

  郑宜栋老人两偿旧债的举动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乡亲们和债主们都十分感动。掷源村年逾九旬的老人陈文忠说:“当年郑家横遭大难,孤儿寡母十分可怜,我不忍心上门要债。本以为这几十斤油早就落空了,没想到这么多年后,他会上门还债,真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好人啊!”有的乡亲说,听说有人专程来还60多年的旧账,还以为别人在讲故事,没想到世上真有这样讲诚信的人。

  乡亲们的赞誉,郑宜栋却觉得受之有愧,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只是做了自己早就该做的事。如今迟了几十年才来还债,而且没有支付利息,已经十分对不起债主,还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呢?”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副教授刘虹指出,我国民事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60多年债权人都不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等于他们放弃了这种债权。因此,从法律上讲郑宜栋无须还债,但从精神、道德上他的行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副院长吴永明认为,郑宜栋老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朴素的思想彰显了优良的诚信品德,这种品质在建设诚信社会的今天尤为需要提倡。“中国人善于遗忘,善于原谅,郑宜栋60多年没有遗忘,充分展现了他视诚信如金子的光辉人性,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吴永明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高考替考,有钱就能搞定一切?


网络 2014-06-24 01:04:33

姚明代言鱼油“没效果”被起诉


网络 2014-05-18 10:19:00

美女逃犯骗8富豪近3亿被判无期


网络 2013-12-31 14:49:1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