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6月16日在北京召开“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表示,质检总局将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6月16日在北京召开“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表示,质检总局将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并对外发布。(详见6月17日《北京青年报》)
一个商品的质量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直接使用这个商品的消费者。实际上,每个消费者心里,早就有一个黑名单,什么商品质量不好,他们清楚的很。然而,作为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质检局通过企业是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等标准,来设立一个第三方的“黑名单”。尽管初衷良好,但实际却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往往可能造成“花钱买信用”的结局。
所以,笔者认为,质量信用“黑名单”不能抛开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消费者,消费者才是企业信用的真正评价者。事实证明,公开透明,就是对付质量失信的最好办法。前不久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因为信息的公开,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三鹿奶粉质量有问题,所以,三鹿这个老品牌,也就很快地倒掉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更多的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没有得到曝光,使得消费者照样在购买着问题商品。因此,如何将商品的质量问题,厂家的信用问题,都反映到商品的包装上去,以达到尽可能的公开公示,这值得研究。
质检局没有对商品的评价权,它不是游戏的参与者,而只能是游戏的裁判员。在质量信用“黑名单”这件事上,质检局应该尽可能地促成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还应该着重完善对于失信企业的惩罚机制,让他们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层面的唾弃,更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使其失信成本远远大于失信收益,其自然就守信合法了。另一个方面,对质量信用“黑名单”中的企业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改邪归正的企业,要及时地将它们从“黑名单”中拉出来,这才是科学的发展之道。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