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银行职员诱骗私人信息 办信用卡套现炒期货

来源:新民网 2009-06-19 09:11:48

最终投资失败,透支达81万元;警方发布防范银行卡犯罪攻略   一年以来,上海市已连续发生“养卡”骗局,导致部分信用卡持有人损失惨重。昨天,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就此提醒市民,并表示警方已展开为期5个月的打击整治银行卡

        最终投资失败,透支达81万元;警方发布防范银行卡犯罪攻略

  一年以来,上海市已连续发生“养卡”骗局,导致部分信用卡持有人损失惨重。昨天,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就此提醒市民,并表示警方已展开为期5个月的打击整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

  利用他人信息办卡

  昨天,经侦总队公布了最近告破的一起养卡诈骗案。该系列案件已立案20余件,涉案金额高达81万元。

  据介绍,犯罪嫌疑人陈某,系我市某银行职员。在近两年期间,向10余受害人吹嘘自己是银行职员,尤其精通信用卡业务。在陈某的引诱下,受害人交出身份证和工作证复印资料,让他帮忙办卡,以获取更高的授信额度和奖励。

  陈某利用掌握的受害人信息资料,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重庆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他最终持70多张信用卡,在多家商铺POS机刷卡套现。

  信用卡套现炒期货

  同时,陈某向这些受害人许诺,每月有千分之二的返款。让受害人相信,把信用卡交给陈某就能赚钱。

  陈某把信用卡套取现金,用于在河北进行期货交易,谋取高额利润。之后,用来还信用卡欠款及利息,由此形成了一个资金链条。

  期间,陈某为了获得更多的信用卡,维持资金链,使用假公章出具虚假证明,以帮助无法获得信用卡的受害者,顺利办到卡。

  然而,陈某投资失败,这时透支金额共计达81余万元。

  不要轻易借信用卡

  昨天,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介绍,养卡现象从2007股市大热后频繁出现,不少市民把亲友的信用卡拿来套现,投进股市。赚钱后再还回去,并如此循环。办案民警称,大量收集民间信用卡套取现金,已经是违法行为,市民千万不要尝试,更要警惕上当。

  “养卡骗局的出现,嫌疑人是钻了法律空子。”办案民警说,不少人利用POS机管理漏洞,非法套现。而且,部分中介违规办卡,办卡程序不规范,不是办卡人与银行签的合同,最终受损的很可能是银行自身。

  根据养卡骗局的特点,经侦总队提醒市民,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信用卡借给别人使用。

  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据介绍,目前养卡骗局主要就是以支付高息为诱饵,借用他人信用卡,通过POS机套取现金,然后借卡人通过每月向银行归还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从而达到长期占用资金的目的。

  经侦总队最近受理的一起养卡案件中,就有一位嫌疑人何某,他是一名学生,把同学信用卡借来集中起来,并进行套现。案发时,何某手上有数十位同学的信用卡在使用。

  “由于这是一种借款关系,这些损失银行只能找信用卡持有人归还。”办案民警说,也就是借卡人自己去还。

  防范银行卡犯罪 警方公布全攻略 

  昨天,经侦总队公布了常见银行卡类犯罪防范要点,这是警方首次对此类犯罪特点进行总结。

  偷录装置盗取密码

  作案手法: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安装盗码器、偷录装置、针孔摄像机,盗取银行卡磁条信息和密码信息,之后制作伪卡取走资金。

  防范要点:一、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刷卡前,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装有密码键盘的假门禁,要牢记进入自助银行门禁系统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

  二、在ATM机上查询、取款时,要注意机器上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输入密码时注意遮挡。

  冒充民警让人转账

  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冒充电信工作人员给当事人打电话,声称当事人发生巨额欠费,并将电话转接到“公安局”。此时,有人冒充警察要求事主报上身份证号码,并表示事主的银行卡很不安全,诱骗事主将钱转移到其他账号。

  防范要点:一、政府、银行不会通过电话向持卡人索要银行卡信息、密码,更不会要求持卡人通过ATM转帐。

  二、对可疑录音电话不作回应,确有需要可直接致电相关单位询问。

  假冒银行网站行骗

  作案手法:在互联网上假冒银行网站,向持卡人发送虚假电子邮件,诱骗持卡人填写个人资料、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内容。

  防范要点:一、获取银行网站准确域名,确保进入真实银行网站。

  二、通过正规渠道开通网上银行,任何情况下都不泄露银行卡密码。

  偷窥密码换走真卡

  作案手法:在ATM插卡口或出钞口设障碍,造成吞卡、吞钱现象,犯罪分子则提醒当事人重新输入密码,偷窥密码或换走真卡。

  防范要点:一、不要轻易离开现场,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求助。

  二、不要在电话里说出银行卡号和密码。

  三、过于靠近的人,请他站在1米线外,不要被周围的人分散注意力。

  利用短信套取资料

  作案手法:发送中奖短信引诱市民回电并获取银行卡账户信息。

  防范要点:一、理性分析中奖可能和陷阱。

  二、收到银行消费提示短信时,应先行核实电话号码真实性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