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龙江省公务员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已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诚信办联合下发。省诚信办已着手制订《公务员诚信档案征集使用管理办法》。本着“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今年年
日前,《黑龙江省公务员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已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诚信办联合下发。省诚信办已着手制订《公务员诚信档案征集使用管理办法》。本着“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今年年底前,完成省直政府系列、各市(地)公务员诚信档案平台信息归集工作,明年初开始启动建立党委系列及县、乡级公务员诚信档案建设,到明年年底,我省公务员诚信档案建成并正式运行。(6月14日《黑龙江日报》)
近年来,对于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政、乃至生活的管理和监督,日渐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制度完善”热点。于是,全国各地接连出现了,廉政档案制度、财产档案制度、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等等诸多新的与公职人员管理和监督密切相关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可以说,这都是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党和政府应对公职人员身上所凸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所作出的应对之策。值得肯定。
黑龙江省在原有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中,增添了公务员诚信管理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完善公务员管理,保障民众利益的“良策”。然而,每一项新兴的制度和举措在筹备和运行之前,都必须慎之又慎,做到“详尽、切实”,方能取得成效。反之,就会沦为“空架子”,浪费了人力、物力不说,还容易适得其反——建立诚信档案本该是促使公务员诚信建设,倘若制度沦为“空架子”,政府和公务员的诚心岂不尽失?
鉴于此,笔者有几条建议,望制度的筹措者们,认真思量。
公务员的诚信素质,说小点,是官员自身的道德素质;说大点,直接反映给老百姓就是代表着政府的公共诚信,即公信力。一个人的诚信的丢失或者诚信差,或许没有什么;但倘若一个公务员、一个主政一方的官员没有诚信,今天答应老百姓解决的问题迟迟不解决,明天公共义务迟迟不履行,老百姓会骂娘。而且,骂的不仅仅是这个官员,骂的是这个官员所在的政府部门“不诚信”。倘若如此,官员的诚信何在,政府的公信何在?
所以说,官员的诚信问题十分重要。但是,仅仅凭一个个的“诚信档案”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据悉,这项公务员诚信档案建设有四个突出特点,其中前两个是:一、“覆盖面广”,凡党委、政府系列且干部管理权限在省里的公务员都纳入公务员诚信档案建设范围,涉及全省近30万名公务员。二、“信息项全”,按照全省统一、规范、固定的数据格式,整合组织、纪检、人事、法制、公安、法院、金融、税务等部门掌握的公务员基础信息、岗位职责和履职信息以及社会公德信息,其中包括公务员考核、奖励信息、惩戒处分信息、廉政方面信息、行政不作为或违法行政信息以及信贷信息、治安处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民事判决信息、考试作弊信息等二十余项,从而全面反映公务员信用状况。
看到这两个特点,我就不免为新的政府职能机构“政府诚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感到担忧,他们将承担多么大的工作量?作为一个尽职的工作者,他们也要具备组织、纪检、人事、法制、公安、法院、金融、税务、档案管理等众多项的素质呀,而要选择这样一个个“全能工作人员”,难上加难。
进一步讲,公务员的诚信档案应当谁来填写、审核、考察呢?公务员自身?组织部门?诚信办?还是纪检、人事、法制、公安、法院、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合?不管怎样填写,都必须是一个“务实”的过程。按照制度设计,这项档案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应用性强”——将成为各级组织和人事部门在对公务员使用、晋职、奖惩、考评时将公务员诚信档案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一旦“诚信档案”填写不务实,恐怕官员选拔也会“不务实”,甚至出现偏差。所以,制度的设定和执行过程中,如何解决“档案填写、审核、考察……”等问题也是十分的重要。
再谈此项制度的第四个特点,“公开度高”——档案信息除涉及个人隐私等不便公开的信息外,其他信息均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广泛监督。加强民众对于公务员的诚信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乃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官员个人隐私”一词,近年来不管是法学界多么开明,在官员财产公布一事当中,即可见分晓——官员财产公布变成了“官员合法财产公布”。同样的道理,不要让“诚信档案”变成了公务员的“功劳簿”,不诚信事件却被抛在脑后。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不周正、不详尽、欠商讨之处,也希望诸多网友、制度的关心者、筹措者共同努力,尽求完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