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资产管理 银行三大理财方式可供选择

来源:中国资金管理网 2009-06-17 13:28:00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习惯于按照企业客户的理财目的对理财产品划分为四类:现金管理产品、中间业务产品、投资性理财产品、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理财产品。而从企业金融的角度而言,企业客户选择理财产品的出发点则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日常现金流增值管理、闲置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习惯于按照企业客户的理财目的对理财产品划分为四类:现金管理产品、中间业务产品、投资性理财产品、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理财产品。而从企业金融的角度而言,企业客户选择理财产品的出发点则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日常现金流增值管理、闲置资金增值管理和主营业务的外部风险对冲。理清楚上述两者分类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规划对公理财产品的定位以及改善现有营销和服务模式中以“银行为主”的弊端。本文从本土CFO的角度出发,按照从企业金融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对公理财产品的定位:

  定位一、日常现金流增值管理

  主要包括国内银行目前主推的各类现金管理产品。这类产品和服务主要是通过组合账户管理、收付款、资金汇划、理财等服务,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账户和流动资金头寸,高效归集、调剂内部资金,加强资金保值增值,以提高资金流动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获取更高资金收益。就理财的收益而言,日常现金流增值管理业务更多地是基于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需求,因此增值空间较小,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协助企业形成可以统一管理和调度的集团资金管理体系,用现金池等方法将集团业务体系内的分散资金调峰平谷,有效降低日常贷款的规模,从而降低总体财务成本。

  由于此类产品的速动能力很好,基本上不会对本土企业的日常现金流带来压力和风险,尽管增值空间较小,仍然属于本土CFO最容易接受的对公理财产品。

  定位二、闲置资金增值管理

  主要包括中间业务产品和投资性对公理财产品。前者通常是指商业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本,而以中间人的身份替用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目前常见的中间业务产品相对而言还比较单一,大都是代理债券、基金销售、委托贷款之类,投资对象属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债券,这两种中间产品,企业只需向银行缴纳手续费,相对风险较低,收益不高但有保障,有利于企业客户以银行为中介进行投资。而投资性对公理财产品通常是指客户以提高短期闲置资金收益率为目的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可分为固定收益类、保本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性对公理财产品主要是将资金委托给银行,由银行选择投资对象。企业不必寻求最终投资方,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产品,与银行签订协议即可。

  由于此类产品明确要求企业投入的是闲置资金,因此在设计上一方面提高了收益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速动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CFO事前进行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流动性风险测算,确保在预留出足够的日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流的安全空间之上,才能进行此类对公理财业务的开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