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公安局就深圳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将在刑侦过程中碰到了15种骗术一一揭开。希望广大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免费午餐”诈骗 1.购物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发布超低
“免费午餐”诈骗
1.购物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发布超低价格出售车辆、手机等信息,先诈骗货款,再以货物为走私物品被扣等原因,要求补“关税”、“手续费”、“运费”等。
2.中奖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群发大量中奖短信,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3.退税诈骗:犯罪嫌疑人使用事主个人资料拨打电话,声称按国家新政策可退还部分税费,要求事主银行转账“手续费”等虚假费。
金融类、银行卡诈骗
1.贷款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用短信发送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信息。一些事主联系犯罪分子时,犯罪嫌疑人要其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以诈骗钱财;或索要事主银行账户,再设套窃取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2.银行卡消费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短信群发送内容为“您于某月某日在某商场消费8953元,请于二日内到网点缴费,逾期将从您账户扣除”的短信。事主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后,对方自称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要事主到ATM机输入密码进行所谓设置‘防火墙’保护、开通网上电子银行账户”等操作,实际是转账。
3.银行转账短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短信发送内容为“请将钱转入这个账户,某银行,李某”的信息,一些正准备进行转账业务的市民,收到这种短信时未确认就往短信提供的账户汇款。
4.信用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无线针孔摄像头及读卡器,窃取在自助取款机正常操作的信用卡密码并克隆、伪造有效信用卡,进而盗走事主账户上的资金。
通讯工具诈骗
1.固话欠费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以电信部门名义发信息或打电话,称事主的固定电话欠费,建议报警,然后冒充公安,以银行账户涉案被冻结为借口,要事主把存款转到所谓“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2.假冒亲友诈骗:犯罪嫌疑人拨打事主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博取事主信任后,犯罪嫌疑人会再次打电话以车祸、嫖娼等借口,骗取钱财。
3.手机充值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事主朋友发短信给事主,要求买充值卡充值。
虚假信息诈骗
1.六合彩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发信息称提供“六合彩”特码信息,索要“咨询费”、“会员费”。
2.炒股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拨打电话或短信假称某公司或提供股市内幕消息,索要“咨询费”、“会员费”等进行诈骗。
3.婚姻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发布虚假征婚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骗取事主信任后,以商店开业、住院等借口,骗取事主钱财。
4.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复制SIM卡软件等信息诈骗。
5.网络诈骗: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诱使事主汇款诈骗。
警方提示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2.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
3.不要接听显示非常规号码的陌生电话。
4.不要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不要回拨打过来刚接通就挂断的陌生电话。
5.不要按陌生电话或短信息的提示操作转账业务,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6.及时向110报警台举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