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农信社,我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有今天!"站在自家开的"友联家具店"里,王洪臣高兴地说。 王洪臣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王下马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7年3月,他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要是没有农信社,我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有今天!"站在自家开的"友联家具店"里,王洪臣高兴地说。
王洪臣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王下马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7年3月,他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提出了贷款申请,想经营一间自己的家具店。
提到贷款的过程,王洪臣至今仍印象深刻。"以前农民想贷款,光是评估、担保那一套手续下来就得一个多月,没关系贷不下来。"因此,既没托关系、也没请客送礼的王洪臣当时并没敢抱太大的期望。
然而,仅仅5天后,王洪臣接到了县农信社的通知,经过综合评估,他的授信额度为50万元,有效期为两年。7月,他和几个同批提出申请的农户一起,收到了县农信社发放的贷款证。
拿着这本绿色皮面、普通存折大小的"贷款证"和自己的身份证,王洪臣第二天就在县农信社的柜台上拿到了30万元的授信贷款。靠着这30万元和苦干实干的精神,现在的王洪臣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家具商,同时还代售名牌家电。
像王洪臣这样成功创业的青年农民,在阳信县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县农信社实行的"大联保体"贷款制度和"新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措施。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信用缺失,农民"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7年4月起,阳信县农信社与县文明委联合开展"新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进行"文明信用农户、文明信用工商户、文明信用企业、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县"的六信评定。截至目前,共评定文明信用农户55000户,文明信用工商户573个,文明信用村450个,文明信用乡镇2个,文明信用企业107个。
对评出的"文明信用户",阳信县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证贷款,优先安排支农资金,增加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实行送贷上门,提供快捷文明服务。
如今,被评为"文明信用户"的农民想要贷款,只要拿着一张文明信用卡和大联保体成员证明,填一份《申请表》,当天申请,次日即可拿到钱。
王洪臣所在的河流镇王下马村便是全县450个文明信用村中,13个"文明信用示范村"之一。全村60余户人家,每家每户的门栏上都挂着一个醒目的红色小牌,金色的"文明信用户"字样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靠经营家具,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余元。
为了克服"文明信用户"贷款额度较小的问题,阳信县农信社认真筛选经济发展较快、信用环境较好的经济强村,推行"村大联保体贷款"模式,促其加快发展。
经过周密的宣传发动,成员之间相互投票筛选,农信社在王下马村最终确定30名村民符合条件,加入村大联保体。大联保体成员之间建立自愿互助互保的连带保证关系,并按照授信额度不同交纳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一举解决了以往贷款额度小、使用期限短、找担保人难等问题,并且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执行优惠利率,为村民节省了一大笔贷款利息支出。
现在,王下马村大联保体共授信955万元,贷款余额900万元,有效满足了王下马村家具产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量,同时每年人均节省利息5000余元,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优惠。
据阳信县农信社党委书记任汉真介绍,在农业贷款额度上,文明信用户可以贷款5万元以下,农户成为大联保成员后,就可获得20万元以上贷款,而且,通过签订大联保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农民贷款缺乏抵质押等因素的影响,解决了农民担保难的问题,农户之间相互承担保证责任,村两委、农户更加关心贷款情况,加强了履约监督,培育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王下马村村民唐立君告诉记者,"大联保体"和"文明信用工程"已经成了村民们信用致富的"联合舰队"。
2008年末,阳信县农信社作为滨州市"村级大联保体"示范点,共成立大联保体11个,涉及农户192户,授信额度近4500万元,涉及家具、养殖、运输、农资、种植、鸭梨购销等多个行业,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极大提高了办贷效率。实行大联保体后,仅河流镇王下马村一年就节省贷款利息30万余元,贷款手续大为简化,打造了农户贷款的"绿色通道"。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