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6月11日报道,已实施15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迎来第一次大修。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介绍,三类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适用国际上通行的“静默权”即“后悔权”制度:网上交易;先交
据《广州日报》6月11日报道,已实施15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迎来第一次大修。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介绍,三类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适用国际上通行的“静默权”即“后悔权”制度:网上交易;先交钱后签合同的消费行为;交易额巨大的消费行为,比如购买汽车、房屋等。
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后悔权的概念及相关规定。一般合同经过双方签订后,都应当履行,否则就视为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根据“公权力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公民权利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的基本原理,民事权利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多元化利益的博弈,可以不断扩展。后悔权是有利于增加社会诚信,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权利,值得肯定。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视上、网上,常常能看到商家进行天花乱坠的宣传与介绍,特别是电视直销,不断地用蛊惑人心的语汇重复轰炸,很容易让人在一时诱惑之下作出购买决定。但真正购买后才发现,商品并不如宣传所说的那么迷人。遇到这种情形,我们通常只能自认倒霉,因为买卖合同已经生效,我们不能主张无条件退款,最多只能要求质量“三包”。这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显然不利。
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要求企业诚信经营。一个社会如果充斥着大量忽悠的广告,让一部分人从中牟取暴利,很有可能导致人们以浮夸为荣,造成一种尔虞我诈的局面,最终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实际上,利用消费者的失误或者不理性牟利,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削弱他们的公信力,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可以建立后悔权制度,在特定交易中让消费者后悔,并在合理期限内无条件退货,那么消费者就有机会纠正自己的一时失误,买到更称心的商品,更理性地消费,更有效地保障其权益。
与此同时,后悔权制度的建立,让企业认识到不能再抓住消费者失误或者非理性消费来赚钱,而应该在商品质量上下功夫,这不仅有利于培育社会的诚信氛围,而且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