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国信保迅速调整策略扩大承保规模

来源:金融时报 2009-06-11 14:10:11

“5月份CPI、PPI双双再度告负固然有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但也预示经济复苏尚待时日。”谈及从最新数据分析出口形势的话题,一位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专家表示,尽管从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有初步回暖迹象,但

  “5月份CPI、PPI双双再度告负固然有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但也预示经济复苏尚待时日。”谈及从最新数据分析出口形势的话题,一位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专家表示,尽管从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有初步回暖迹象,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加深和蔓延。“尤其在对外贸易领域,一方面表现为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造成订单减少,另一方面信用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收汇风险加大,导致部分出口企业有订单不敢接,交易严重下滑,我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据了解,为应对外需下滑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和投资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投资终将形成产能,如果今后一段时期外需和消费不能协调增长,有可能加剧经济失衡。外需长期不振,将从下游影响到中上游,从生产影响到投资。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将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和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困难,进而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上述专家如是说。

    5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居于稳定外需的6项重要政策措施之首,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安排: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率;建立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

    “由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把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作为当前我国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措施首要安排,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史上这是第一次,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政策性职能的突出体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措施出台后,中国信保高度重视,目前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任务已经全部分解落实到公司各地营业机构,配套出台了有关承保、理赔、追偿、资信服务、风险控制、业务流程优化等一系列业务支持方案,在组织领导、考核激励、人力资源配置和营销宣传等方面也已经采取了有力的保障措施。

    6月3日,中国信保与商务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6月5日,中国信保专门召开了全体员工动员誓师大会。中国信保总经理王毅再次强调,为保障我国企业的出口收汇安全,保持和扩大企业出口能力,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应对能力,中国信保向社会郑重承诺,“实行积极的承保政策,不收缩信用限额,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加快承保与理赔的响应速度。”

    作为符合世贸组织(WTO)规则的贸易促进措施,出口信用保险是保障我国企业收汇安全、促进出口成交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稳外贸、促增长、保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市场严重萎缩,经济景气与信心指数迅速走低,国际经济特别是贸易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国际贸易量也大幅度下降,一些国家、行业和企业流动性不足,经营困难,企业破产、倒闭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着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与安全。如此情形之下,世界大多数商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均调低了主要贸易国的主权评级,提高信用风险级别,收紧信用交易额度,提高保险费率,压缩了国际贸易的信用空间。

    “而各国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纷纷加大了对本国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作为我国惟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更是打破常规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措施。”据中国信保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贯彻国务院会议精神,中国信保扩大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方面,并依照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满足机电、农产品、汽车、轻工、纺织和服装、化工医药和高新技术等行业的投保需求。对于企业最为敏感的费率,中国信保的短期险费率在2008年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从而进一步降低投保企业直接成本,引导企业积极投保,促进企业扩大出口。此外,中国信保还加大了与银行的合作力度并积极研发银行保单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保单,推行集约承保模式,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功能,便利广大中小企业获得贸易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对于国家重点强调的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中国信保不仅完善了相关项目的受理条件、风险控制措施,还跟进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签约及融资方面的困难,同时加强了与项目相关的融资银行的合作,推动项目融资进程,并密切跟踪一批重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为这些项目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提高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抗风险能力。”上述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46款不良手机APP上工信部黑名单


信用中国 2018-06-15 16:06:18

医学科研:诚信底线不容逾越


网络 2014-10-20 10:55: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