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记录能“铲单”?这是网上近来颇“流行”的新买卖。解释起来就是,您只要给付3000元或者1万元的费用,原来并不良好的信用记录就会变得白璧无瑕。 大多数人第一次关心信用记录,通常都是在
信用记录能“铲单”?这是网上近来颇“流行”的新买卖。解释起来就是,您只要给付3000元或者1万元的费用,原来并不良好的信用记录就会变得白璧无瑕。
大多数人第一次关心信用记录,通常都是在办理金融业务受阻的情况下。信用记录究竟是怎么被写入征信系统?一旦出现了不良记录,怎样才能消除记录……这些都是出现了不良记录的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正是有了急切想修复不良记录的消费者,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这样“神通广大”的公司。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花钱改信用记录绝对不可能。想要作此交易的您当心上当受骗呐。
“铲单”纯粹是忽悠
日前,北京等地区出现了“只要花钱,就可以铲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广告,广告声称,无论在央行征信系统中有多少条不良记录,只要花1万元钱,不超过15天,信用记录将变得“干干净净”。
据人民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记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经济生活中。从2004年征信系统建立到现在,已经录入了6.4亿自然人的记录。不良信用信息的产生,会在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和贷款业务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好的信用记录不仅可以缩短审贷时限,还能得到利率优惠。例如现在商业房贷利率最低可达7折,这要求贷款人必须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信用记录还在留学、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作用,相当多的单位和机构,将个人信用记录纳入了考核标准。相比查阅复杂程度较高的个人档案,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力更加明显。
每一个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的人员都在央行有记录,修改更是需要银行总部的层层审批。所以,“铲单”的欺骗成分极大。
信用记录不分好与坏
信用报告上会给自己的信用状况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在报告中看不到良或者不良的字样呢。
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个人信用报告是客观记录个人信用活动的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则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既不制造信息,也不对个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评判。
比如某人有一笔贷款逾期几天未还,他的信用报告中将记载为“这笔贷款逾期”,主要体现在“当前逾期期数”、“当前逾期总额”、“24个月还款状态”、“逾期31—60天未归还贷款本金”等项目中,而不会记载“此人逾期还款,记录不良”等字样。
所谓的负面信息其实是贷(缴)款人未能及时还(缴)款的客观记录,人们心中的“不良记录”是一种主观评价,而个人信用报告上只显示客观信息。
“不良”记录不是无期徒刑
据了解,负面记录的保存期是从该笔贷款还清之日开始计算,保留一定的期限。按照美国的做法,一般的负面信息保留7年,破产的、特别严重和明显恶意的负面信息保留10年。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我国并没有出台对负面记录的保留年限。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就不会被消除。而这也是北京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广告的诱人之处。
实际上,消除不良记录并不需要花钱,个人信用完全由您自己做主。首先是注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还款习惯,对于日常消费、贷款和各类缴费,要注意还款期限,避免出现逾期。其次是妥善安排有关信贷活动,并做好关联预警提示。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采取有效的提醒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和信用卡按时还款。
如果目前自己的信用报告中存在负面记录,那么首先是要避免出现新的负面记录,其次是尽快重新建立个人的守信记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时,着重考察的是这个人最近的信贷交易情况。如果一个人偶尔出现了逾期还款,此后都是按时、足额还款,这足以证明其信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