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全力支持武汉市经贸事业的发展。 支持“中部崛起&r
2009年4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全力支持武汉市经贸事业的发展。
支持“中部崛起”战略撑起金融保护伞
事实上,中国信保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多年来,中国信保已经与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的系列政策。
2007年12月,中国信保与河南省在郑州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信保第一次与中部省份开展全面战略合作。2008年的3月和4月,中国信保又分别与安徽省政府、湖南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中部省份的出口企业撑起一把“金融保护伞”。在2008年4月的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信保与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08年,中国信保支持中部六省对外贸易与投资38.5亿美元,同比增长68.7%,累计已支持中部地区国内外贸易与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对中部地区扩大国内外贸易和投资、促进中部地区经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收汇风险也日益加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情况下,企业对政策性信用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以武汉等城市为代表的一批中部地区城市,不断提高本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利用信用保险这一国际通行的金融工具,规避贸易风险,稳定外贸出口,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的国际化发展。
“作为我国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与中部地区企业一道,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规避贸易风险,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信保曹圃副总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中部六省已全部设有中国信保的服务机构。以武汉、合肥、郑州、长沙、南昌和太原等重点城市为核心,信用保险在中部六省的覆盖面正迅速扩大,对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挥出积极作用。
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推动武汉外贸发展
根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信保将从六个方面全力支持武汉市经贸事业的发展:第一,利用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优势和专业化资源,全面支持建立武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协助武汉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培训;第二,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出口领域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第三,为武汉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咨询和评估服务;第四,利用信用险的融资便利功能,帮助武汉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第五,配合武汉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第六,根据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政策导向,提供适宜的出口信用保险创新服务。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的要求。中国信保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介绍,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中国信保一直积极发挥政策性职能,与武汉市人民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了武汉东风外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小蜜蜂、光讯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产品出口。此外,中国信保还通过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服务帮助武汉市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许多资金短缺问题。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信保累计支持武汉市出口贸易总额超过3亿美元,帮助企业获得信用险项下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
中国信保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武汉市外贸的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多种不利因素叠加聚合的严峻形势下,武汉市外贸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40亿美元和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45.3%,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
“与武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有助于武汉市政府和中国信保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方式。”曹圃表示,“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服务武汉市企业,推动武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大风险监控力度发挥政策服务功能
作为我国唯一从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信保认真贯彻国务院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响应出口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在风险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不缩小保险责任,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同时,中国信保还主动加大信用风险监控力度,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信用风险信息,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提高理赔效率;进一步加强与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便利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挥了信用保险保障风险、促进出口和便利融资的作用。
中国信保成立七年来,累计支持国内外贸易与投资总额1749亿美元,向1000多家企业支付赔款超过12亿美元,追回海外欠款近4亿美元,建立了涵盖660多万家企业的全球企业数据信息库,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多年实践,特别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证明,充分发挥信用保险的政策性服务功能,不仅是政府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有力手段,更是广大企业规避风险、便利融资的重要工具。”曹圃介绍。
第一,信用保险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促进方式。从世贸组织(WTO)的有关规定看,出口信用保险是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手段。因此,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保障本国企业利益、防范国际经营风险的通行做法。
第二,信用保险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降幅增大,对外贸易与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风险加剧。充分发挥信用保险损失补偿和风险防范的功能,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还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第三,信用保险是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有力手段。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引入了信用贷款的理念,企业不用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抵押、质押或担保,而是通过信用保险提升自身信用,再通过转让赔款权益,在有效保障银行信贷安全的前提下,为企业自身融资提供了便利和帮助。七年来,中国信保与110家银行开展了业务合作,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
第四,信用保险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经过七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信保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市场的机构网络,并建立了庞大的资信数据库,可以提供660多万家企业的贸易和信用状况,动态发布全球191个主权国家的国别风险信息。在信用保险和相关服务的保障下,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贸易方式扩大销售规模。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