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企业全面系统的静态信息体系(登记信息),杜绝不符合要求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从注册、变更到歇业对企业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前置审批文件进行严格审查,以确认该企业主体是否其符合法定条件。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企业核准注册后要及时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企业全面系统的静态信息体系(登记信息),杜绝不符合要求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从注册、变更到歇业对企业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前置审批文件进行严格审查,以确认该企业主体是否其符合法定条件。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企业核准注册后要及时建立完整的书式和电子档案,内容包括: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经营地址、注册时间、行业分类、企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注册商标、许可证和资质管理信息、联系电话、设立分支机构情况、对外投资情况、电子邮件信箱、网址、年检申报等材料。
二是加强市场巡查,及时掌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企业全面系统的动态信息体系。通过市场巡查,全面了解企业在经营行为中的信用情况,掌握企业是否守法经营,可以把这些信息分为企业良好经营信息、不良行为警示信息和企业凭有效证件自愿申报的信息
三是准确掌握企业退出市场过程的信息情况,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其内容包括注销申请书、企业注销登记表、破产宣告、解散或吊销事由、清算人、清算公告情况、清算报告、资产状况、银行信用登记、金融债务情况等。
四是按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以建立对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对企业的分类管理是以企业静态登记信息和各类巡查监管的动态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地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即A、B、C、D。A级为守信企业,用绿牌表示;B级为警示企业,用蓝牌表示;C级为失信企业,用黄牌表示;D级为严重失信企业,用黑牍表示。这种分类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就企业信用行为本身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期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级别的划分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切实防止利用企业信用分类管理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是企业信用信息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制度。县工商局各业务股和各工商所要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加大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录入,静态的登记信息主要由登记部门负责收集和录入,动态的监管信息主要由巡查监管人员收集和录入。同时要重视整合相关部门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加强与税务、银行、质检、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及时采集有关部门对企业实施许可证和资质管理的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与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进一步充实企业信用信息。企业认为本企业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向工商部门提出变更或者撤销记录的申请,工商部门对信息经核实确有错误的及被决定或者裁决撤销记录的,应当及时变更或者删除该记录,并告知当事人。由于录入人员及审批人员失职造成错录,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
六是实行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公开企业身份记录。企业登记事项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信息,是了解企业信用的原始数据,要依法予以公告或提供社会查询服务。公开违法行为记录。对涉及企业信用的重大信息要进行披露,对所有行政处罚要按照结果公开的原则,作为企业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并可提供社会查询;对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要依法发布吊销公告。公示典型违法企业,否决失信企业信誉。对违法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并将该企业予以公示,从而让失信企业感到真正压力,使其守法诚信经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