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一款2年期理财产品,近日以零收益收场。值得注意的是,而建行却将其解释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该款“‘汇得盈’2007第三期‘金融行业相对表现’结构性理财产品&rd
建设银行一款2年期理财产品,近日以零收益收场。值得注意的是,而建行却将其解释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该款“‘汇得盈’2007第三期‘金融行业相对表现’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于2007年4月,挂钩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4只H股。根据约定,每半年支付一次收益,每次收益取决于4只股票的相对表现,最低为零。收益计算公式,是“15%-相对表现”。所谓“相对表现”,则是指涨幅最高者的涨幅-涨幅最低者的涨幅。
该产品推出后的第一个半年,恰逢挂钩股票大涨。2007年10月31日计算“相对表现”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比初始价(4月30日)分别上涨70.63%、30.41%、69.32%、104.83%。换言之,“相对表现”是以招商银行104.83%的涨幅减去中国银行30.41%的涨幅,结果为74.42%。根据收益计算公式,15%-74.42%(相对表现)成为了负值。因而,投资者眼看着半年内的最差的挂钩股票上涨了30.41%,却只能接受零收益的残酷现实。
此后3个半年的观察期,该产品的相对表现分别是66.42%、29.14%、25.27%。由于相对表现值均大于15%,连续4个半年均为零收益。
此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当时的市场上有很多。最早引发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暴的是浦发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同样的设计理念。这些结构性产品的共性,是产品最终收益不取决于挂钩股票上涨幅度有多高,而要看股票之间涨跌幅度的差异。股票涨跌幅越接近,产品收益越高。一旦涨跌差异超过计算公式的上限,就变成了零收益。
以建行这款产品来说,要求表现最好的股票与表现最差的股票相差幅度小于15%才能获得收益,这具有相当的难度。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属于不同特点的银行股,走势完全不同,半年累计涨跌幅接近的可能性很小。
据悉,此前多家银行类似产品的设计者其实是境外投行。
不过,建行在“‘汇得盈’2007第三期‘金融行业相对表现’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公告中并未提及这一点。该行称,“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建设银行仍如约为客户实现本金保障,建设银行将依据产品约定返还客户本金。”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