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重叠问题困扰信用债未来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9-05-05 08:36:26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构成了信用债券市场的“四大金刚”,其中中期票据的发行更是进入井喷阶段,4月份募资总额达到1115亿元,几乎占当月总债券融资量的70%,但仔细浏览近期发行安排后,我不禁开始为信用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构成了信用债券市场的“四大金刚”,其中中期票据的发行更是进入井喷阶段,4月份募资总额达到1115亿元,几乎占当月总债券融资量的70%,但仔细浏览近期发行安排后,我不禁开始为信用债券的未来担心起来。

  投资热潮已经明显在影响信用债券市场,特别是一级市场。从发行主体看,国有集团企业旗下的全资法人子公司逐渐涌现,如本周已公告的昊华化工,实际上就是中国化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今年初中国化工集团已经发行了23亿元的企业债券。这种国有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利用不同融资平台在几乎相同的市场从事融资行为,实际上就是信用重叠,而这个问题会给信用债的未来带来很大的隐患。

  首先是信用债发行主体已经“黔驴技穷”,今年前几个月“国字号”企业已经全部发过了,所以现在主承销商宁愿把“国字号”的子孙拿出来,也不愿意碰大型的民营企业。债券市场对于民营企业债券的排斥感越来越严重,加之政府的各项刺激政策都向国企倾斜,民营企业债券的未来会更加艰难。

  其次是信用债的信用评级体系缺乏统一性,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其下属主要控股公司实际上都是一个信用主体,信用市场所能认定的信用风险都源自单一信用主体,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发行和投资机构都在有意忽视这个授信的关键点,这种授信体系明显不合理。

  最后是影响信用债券的信用定价,在信用重叠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信用利差无法合理定价,两者在信用风险上的相关性存在很大的定价困难,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将会影响以后信用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合理性。

  我们相信,信用重叠问题是国内信用债券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逐步完善,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