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遭遇 他之前从未贷过款,却被告知有不良信用记录 一个说法 中信银行称做车贷担保的汽贸公司盗用了他的信息 一个疑问 这个“黑锅”要背多久?不良记录到底能不能删掉? 如果不是自
一个遭遇
他之前从未贷过款,却被告知有不良信用记录
一个说法
中信银行称做车贷担保的汽贸公司盗用了他的信息
一个疑问
这个“黑锅”要背多久?不良记录到底能不能删掉?
如果不是自己要贷款买房子,马先生还不知道自己竟然有不良信用记录。
从来没贷过款的他,却被告知自己欠了银行13万多元的车贷,因此留有不良信用记录。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贷款不成
才知有不良信用记录
马先生和爱人打算在外地贷款购买一套房子,预计贷10万元按揭购房。
“结果却接到银行的电话,说不能给我放贷,因为我在个人征信系统上有个人不良信用记录!”
这让马先生异常惊讶,“我从来没在银行贷过款,也不欠银行的钱,怎么能有不良信用记录呢?”
马先生仔细回想了和银行有关的一切细节,惟一一件和不良信用记录有联系的事情,就是去年自己和中信银行沈阳分行的一场官司。
曾被诉讼
被告欠银行13万车贷
“那还是2008年3月的事情,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接到沈河区法院的电话,说我被银行起诉了!”马先生连夜从外地开车回到沈阳,第二天到法院后他了解到,起诉自己的是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以下简称中信银行),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是,马先生在中信银行有13万多元的车贷(本金+利息)没有按期偿还。
记者在马先生提供的起诉状里看到,原告是中信银行,被告除了马先生,还有两家叫”辽宁东亚汇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辽宁佳地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
中信银行提起的民事诉讼事实和理由是:原告与被告马先生在2004年3月签订个人购车借款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马先生贷款人民币19万元用于其购置汽车……期限自2004年3月31日到2009年3月31日,共计60个月。
被告辽宁东亚汇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为上述借款提供连带保证责任,被告辽宁佳地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共同连带保证责任。
“从2006年4月起,被告马先生不按期还贷”。按照诉讼请求,中信银行要求判决被告马先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136613.08元。
指纹不符
鉴定后银行撤诉
面对这一纸诉讼,马先生既纳闷又气愤,“这都是哪跟哪啊?我根本没在这家买过车!”
马先生应诉后,经过司法鉴定得出的结论是,中信银行提供的“个人购车借款合同”以及相关的书面证据中,4处马先生的指纹不是他本人的指纹。
经办这起诉讼的沈河区法院于法官告诉记者,“当时的结果是银行撤诉。因为指纹并不是被告马先生的。”
无缘无故被告、自己又是被冤枉的,马先生不禁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者在马先生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中看到,在“不可撤销的提款通知单(借据)”中,贷款额是19万元,放款的银行是“中信沈阳南湖支行”,上面还有利率、账号、还款方式等信息,担保方式选择的是“第三方担保”,签订日期是2004年3月19日。
银行说法
汽贸盗用了个人信息
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记者昨天来到了中信银行沈阳分行,相关负责人对此事的解释让事情又起波折。
“我们也是受害者!”该人士表示,这件事要从2004年这笔车贷发生时说起,当时的确我们行做了这样一笔车贷业务,而且款已经放出去了,放给了那家叫“东亚汇丰”的汽车贸易公司,而且还款账户上也发生过还款,并不是一分钱没还。
后来,“我们发现不按期还款后,就提起了诉讼,但是经过鉴定后与购车人没关,我们发现这里边应该是汽贸在搞鬼,现在分析应该是汽贸当时盗用了马先生的个人信息,与我们签订的借款合同。”
那么,为什么当事人甚至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能签借款合同、最终放款?
中信银行方面对此称,当时车贷业务并没有现在规范,银行做车贷基本采取汽车经销商进行担保的模式,业内都知道,当年车贷是比较容易产生不良贷款的,这也是现在银行做车贷都更加谨慎的原因。
“现在听说这家汽贸已经跑了,这就可能涉及诈骗,会转到公安部门处理。现在我们也在等公安部门的结果。”除了马先生,他们还有另外类似的车贷业务,也还没有收回。
记者拨打了中信银行所提供的相应公安分局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和宣传部门再联系,没有介绍此案的具体情况。
删掉记录
得走法律程序
记者试图联系这件事情的关键环节曾为这笔车贷业务作担保的“东亚汇丰”和“佳地房产”,但是都没有找到联系人,两家企业在114查号台均没有进行任何电话登记。
马先生最郁闷的是,银行总不能连我人都没看到,就把我当作借款人放贷吧?马先生说,“还有几个人和我的情况一模一样。”
面对马先生的疑问,中信银行那位人士称,这件事他们的确也有一定的疏忽。“昨天我们已给马先生出具了一份证明,证明马先生并不是恶意欠款,而是他的个人信息被盗用所致。”中信银行方面表示会按照相关的程序,提起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但这个申请,需要交到总行,再提交到央行方面,恐怕得需要一段时间。
记者联系到人民银行在沈相关部门,一位相关人士称,这种情况下,马先生应走法律程序要一个结论,只是这么说是谁盗用了信息是没有用的,目前他可以在个人征信系统上先发个声明,把自己遭遇的情况声明一下,经办银行也提供个声明。但关键还需要最终有司法程序认定的结论,才能决定不良记录能不能删掉,因为银行的账得有人顶。
本报记者 刘艳玲 刘滨
提醒
如何防止
个人信息被盗用
■妥善保管好各种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户口簿、警官证、文官证、学生证、护照等)及其复印件,不要轻意将这些身份证件借与他人。
■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身份证复印件有文字的地方标明用途,同时加上一句“再复印无效”。
■不要拨打机具旁粘贴的电话号码,不要随意丢弃打印单据。
■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
■一旦发现自己身份被盗用,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