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随着A股的振荡上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都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热卖场面。 短期非保本产品复苏 2007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曾一度占据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位置,但由于去年银行理财产
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随着A股的振荡上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都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热卖场面。
短期非保本产品复苏
2007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曾一度占据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位置,但由于去年银行理财产品陷入是非之年,投资者对非保本产品热情一再降温,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宠。不过,随着资本市场、银行理财市场的逐步回暖,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有规模地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以试探市场的信心。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下降,该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9款,市场占比为34.55%,与前一个周期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占比略有上升,市场占比超过50%。
今年以来,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已经恢复到40%左右,占比基本与保证收益类产品接近。这一数字是否表示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春天来了?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了呢?目前来看,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尽管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数量有所攀升,但当前市场上大多数理财产品投向仍然为信贷与票据类产品,投向国内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只有15%左右,这其中明确投向股票市场的更是凤毛麟角。
另外,由于国内股票市场前期涨幅超过国际市场,未来风险增加,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期限都比较短。
一位负责理财来业务的人士表示,银行在此时推出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有多种原因,其中,主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要求高,促使银行对理财产品设置走向规范,使得很多理财产品不能再提“保本”字眼。另外,目前各家银行可以选择的国家重点项目过少,而且企业需要贷款的时间短,造成前期资源紧张,因此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各种额度也比较小,所以理财产品大部分是发行短期的。除了政策制约,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推出还有其他原因。首先,目前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大,如果出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担当的风险过大。其次,各个银行为了保证理财品牌,即便是在经济形势不够乐观的情况下,仍旧推出理财产品,以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感。
超短期产品抢占市场
当然,理财产品短期化并不是非保本理财产品的独有特点,短期理财产品目前占据着理财市场的绝大部分。
数据显示,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含)以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65.5%,相比前一段时间占比大幅上升;而3个月至6个月期(含)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14.5%,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不过总体来看,6个月期(含6个月)以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高达80%,仍为市场的绝对主流产品。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打短趋势越来越明显。近期,随着股市的逐步回暖,可以每天赎回的“T+0”超短期理财产品正在各家银行热卖。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日前推出了首只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活利宝”,该产品10亿元的销售额度在两天时间内就全部售罄。无独有偶,交行日前也推出了高流动性产品“天添利”A款和B款,产品100%本金保障,逐天计息,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高信用级别非金融机构融资工具、拆借、回购、存放同业、短期利率衍生工具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35%、1.51%,为活期储蓄利率的3到4倍,并高于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
对于需要高流动性的投资者来说,超短期产品无疑是一种管理闲置资金的好方法。特别是对喜欢波段操作的股民来说,很多股民都认定了今年将是振荡市,做好了波段进出的准备,而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比活期存款高,流动性则与其相差无几,而且一般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操作。这也解释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热销的部分原因。
从总体情况来看,普益财富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虽然降息预期仍然未完全消除,但是大幅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并且随着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通胀预期逐渐显现,2009年后可能出现加息的情形。一旦加息,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将随之上升,投资者如果投资长期理财产品将难以获得加息带来的机会收益,这也是市场出现如此高比例短期理财产品原因之一。尽管以上论断只是推测,但受避险情绪影响,我国投资人已经将规避风险茅放在投资前要考虑问题的首位。
信贷与票据类产品仍是主流
尽管近期理财产品不时出现新的热点产品,但是从理财产品的资金运用领域方面来看,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仍然主导着银行理财市场,其上周发行数分别为14款和29款。尽管这一数字与之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其主流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如今,票据类理财产品和信贷资产类产品共同撑起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大部分天空,票据类产品也被业内公认为具备以下三大优势:一是流动性强,大部分产品的投资期限为2个月或3个月一般不超过半年;二是风险较低,收益可预计;三是收益较高,3个月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0%至4.5%左右,高于同档期储蓄存款收益,甚至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
尽管理财产品短期化现象明显,且呈现继续发展态势,但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为主的、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已经有长期化的趋势。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黄琦分析,因各商业银行判断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收益较降息时趋于稳定,因此商业银行发行更多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收益更稳定、风险相对减小也是该类理财产品发行数增加的原因之一。分析师认为,尽管目前理财产品仍以“做短线”为主,但是6个月至1年期的这类产品将会逐渐增多。
根据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情况,分析师建议,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有助于满足振荡市中对流动性的要求,可以适时买入;信托类产品受几次降息影响,优势已经降低,但基建投向类优质信托产品仍值得关注;结构性产品能够把握市场波动机会,除了保本产品外,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部分保本产品或非保本海外基金增加回报潜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