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将“招而不聘”企业拉入信用黑名单

来源:大河网 2009-04-14 08:42:18

点击事实:眼下,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牵线搭桥。然而,在不少招聘会上,却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借招聘的名义做宣传或者“响应政府号召”,走过场赚补

  点击事实:眼下,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牵线搭桥。然而,在不少招聘会上,却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借招聘的名义做宣传或者“响应政府号召”,走过场赚补贴,徒让大学生四处奔忙。(4月11日新华网)

  招而不聘,拿大学生逗着玩?

  百度网友:最近一直在忙着找工作,连续两个多月,在各场招聘会上,有些企业让我看到很多次,而且基本上每场都有。一个岗位需要的人并不多,要求的学历、工作经验也并不高,为何这些企业还屡屡参加招聘会?莫非这就是典型的“招而不聘”?去年就听我的学长告诉我,对招聘会别抱希望,看样子真是这样。

  网易网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成本投入非常高。有的不远千里参加异地招聘会,光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换来的却是白忙活,甚至无形中成了招聘企业的宣传工具,怎不让人心寒?

  新浪网网友:虚假招聘、“招而不聘”会伤害大学生的就业信心,给他们增加更大的心理负担。

  新华网网友: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一些无良企业这样忽悠政府,忽悠学生,分明是乘人之危、投机取巧。让大学生徒然奔忙,花冤枉钱,良心何安?

  加强监管,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管理

  人民网网友:现在大部分招聘会的管理规定,都没有专门针对这种虚假招聘的惩戒措施,只能依靠企业和行业的自律。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这种虚假招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网易网友:应该让不良企业为自己的忽悠行为付出代价!比如建立“黑名单”制度,降低企业信用等级,也可以考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其他制裁措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搜狐网网友:那些辗转多个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就是招而不聘的企业,说小了是企业诚信的缺失,说大了则是欺骗行径。利用招聘会走过场,赚取政府补贴,则更有欺诈之嫌。对这些企业,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对其欺诈行为进行严惩。

  新浪网网友: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管理,实现招聘信息的真实透明。能不能将劳动力市场信息全面整合,统一发布?增加市场信息的公信力,让招聘会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6月新增123人被限乘火车 381人被限乘飞机


中国新闻网 2018-07-03 17:32:50

第二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峰会”在京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17-08-21 13:41:00

诚信将跟升学就业挂钩


互联网 2017-07-04 15:00:41

多部门:纳税信用A级可享41项激励措施


人民日报 2016-07-13 07:47:00

盘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看点


中新社 2016-03-07 15:25:56

拒缴公积金 企业被列“黑名单”


网络 2014-03-13 23:55:4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