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事实:眼下,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牵线搭桥。然而,在不少招聘会上,却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借招聘的名义做宣传或者“响应政府号召”,走过场赚补
点击事实:眼下,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牵线搭桥。然而,在不少招聘会上,却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借招聘的名义做宣传或者“响应政府号召”,走过场赚补贴,徒让大学生四处奔忙。(4月11日新华网)
招而不聘,拿大学生逗着玩?
百度网友:最近一直在忙着找工作,连续两个多月,在各场招聘会上,有些企业让我看到很多次,而且基本上每场都有。一个岗位需要的人并不多,要求的学历、工作经验也并不高,为何这些企业还屡屡参加招聘会?莫非这就是典型的“招而不聘”?去年就听我的学长告诉我,对招聘会别抱希望,看样子真是这样。
网易网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成本投入非常高。有的不远千里参加异地招聘会,光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换来的却是白忙活,甚至无形中成了招聘企业的宣传工具,怎不让人心寒?
新浪网网友:虚假招聘、“招而不聘”会伤害大学生的就业信心,给他们增加更大的心理负担。
新华网网友: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一些无良企业这样忽悠政府,忽悠学生,分明是乘人之危、投机取巧。让大学生徒然奔忙,花冤枉钱,良心何安?
加强监管,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管理
人民网网友:现在大部分招聘会的管理规定,都没有专门针对这种虚假招聘的惩戒措施,只能依靠企业和行业的自律。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这种虚假招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网易网友:应该让不良企业为自己的忽悠行为付出代价!比如建立“黑名单”制度,降低企业信用等级,也可以考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其他制裁措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搜狐网网友:那些辗转多个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就是招而不聘的企业,说小了是企业诚信的缺失,说大了则是欺骗行径。利用招聘会走过场,赚取政府补贴,则更有欺诈之嫌。对这些企业,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对其欺诈行为进行严惩。
新浪网网友: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管理,实现招聘信息的真实透明。能不能将劳动力市场信息全面整合,统一发布?增加市场信息的公信力,让招聘会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