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北京将曝光开发商虚报售房数 记为不良信用

来源: 京华时报 2009-04-10 09:03:00

昨天,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房产市场启动执法检查。房地产企业如出现无证售房、延期交房、虚假宣传、发布不实销售进度信息等问题,将被记入不良信用档案,其行为将在媒体上曝光。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检查涉及房地

  昨天,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房产市场启动执法检查。房地产企业如出现无证售房、延期交房、虚假宣传、发布不实销售进度信息等问题,将被记入不良信用档案,其行为将在媒体上曝光。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检查涉及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开发项目的前期相关手续、工程质量安全、商品房销售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等方面。媒体曝光的个别房地产项目涉嫌虚假宣传、发布不实销售进度信息的问题,将作为检查重点。在进一步核实的前提下,将会同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建委)便民热线或信访途径投诉举报房地产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区建设房管部门将及时查处并予以回复。

  被记入不良信用档案的开发企业,将在资质审核、年检以及办理预售许可等相关手续时,受到更严厉的监督,甚至延缓或不予受理。

  -背景 开发商雇人买房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北京一些楼盘热销的场面其实是开发商导演的“抢购戏”。报道说,一些开发商给一些老年人50元一天的劳务费,还管吃管喝,让他们到售楼处“签约”,为房子“热销”当托儿,以造成楼市热卖的假象。这些老人不仅在售楼处当“演员”,还会到房展会上演“订房记”,前台签单,后台拿钱走人。

  另据人民日报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八里庄的一个居委会里,张大妈近日又开始忙起来了,同往年一样,她又接受了东四环几个待销楼盘的邀约,组织一批老年人到几个售楼中心“签约”,一天管吃喝还净挣50元。据介绍,她们有时还要到国贸春季房展会上演“订房”,前台签单,后台拿钱走人。

  在央企工作的钟先生,前几日去亚运村北苑家园附近看一个楼盘,由于售楼中心人头攒动,他一下就动了心,可销售人员对他说,好房已经没有了,要买好的,需托熟人找经理批条。

  钟先生请客送礼,到这个项目的经理办公室批了一张1%优惠条,待到看见售楼处半尺厚的优惠条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热销”、“抢手”都是导演的。

  有位吴女士说,她看了开发商要“一降到底”的广告,可真去了,降价幅度没有想象的大,有的降价房源还是东西朝向的,有点儿“逗你玩儿”的意思。

  高档楼盘大幅降价

  尽管高档楼盘的市场价格呈现出抗跌性,但今年前3个月,北京市高档楼盘市场特别是3万元/平方米的项目入市明显放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在售的3万元/平方米以上项目共计25个,均为老项目的后期,其中今年入市的只有一个贡院6号的B座。

  与入市量下降相对应的是,一些老项目价格也出现了下调,记者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发现,曾经位列去年第四季度北京住宅成交价格前10名的项目中,有4个项目的预售证已到期,包括著名的高档楼盘银泰中心。引人注目的是,号称长安街上最高建筑的银泰中心,去年年中公寓销售价从每平方米9万元降到了6万元,实际售价甚至更低。

  据报道,去年下半年,北京茂华国际村部分业主开始“割肉”抛售房产。在麦田房产茂华国际村店,橱窗上贴满了大幅降价的房源海报,总共有24套房源,降价额度从10多万元到70万元不等,很多降价幅度都在40万元至50万元之间,降幅最大的一套房子,降价额度达到71万元。

  北京房地产经纪机构也开始“洗牌”,小区旁的许多中介门店,2007年才开业,去年就关了门。

  面对炒作应保持清醒

  对目前许多北京媒体宣传的北京楼市的“小阳春”,百姓应保持清醒头脑。

  在宏观调控还未明显达到效果,楼市仍在调整的关键时刻,消费者不应被这些宣传迷惑。
 
  媒体宣传的所谓“抄底团”难免令人生疑。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抄底团大多为炒作,如山西富豪购房团、温州购房团等皆为某房地产网站受命于开发商而组织,这些团员是否真为富豪也未可知,最后的签约套数更无据可查。

  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正常为3至6倍,北京为13.6倍)还是租售比(1∶200到1∶100之间为合理,北京为1∶325)来看,目前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都严重背离了人们的经济承受力,作为商家,开发商采取一些促销手段吸引购房者出手买房,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而宣称市场回暖,房价将回升,并且趁机提价,则有悖商业道德,并可能导致灾难性结果。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全国老年消费诚信建设工程启动


网络 2014-07-21 13:22:09

大公发布百年评级史上首部信用评级原理


中国经济网 2014-03-25 13:25:35

中国将正式建立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


中国消费者报 2014-02-25 11:27:0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