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地方债期货进入理财视野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9-03-23 13:03:24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沉寂,近期的理财市场出现了不少新的热点投资品种。随着期货理财产品、地方债等理财市场上的“新军”或急或缓地映入投资者眼帘,这些投资品种究竟适合何人、风险如何、怎样投资等问题也成为眼下部分投资者关注的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沉寂,近期的理财市场出现了不少新的热点投资品种。随着期货理财产品、地方债等理财市场上的“新军”或急或缓地映入投资者眼帘,这些投资品种究竟适合何人、风险如何、怎样投资等问题也成为眼下部分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地方债建议初期入市关注利率风险

  3月17日,财政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披露了有关地方债发行的相关细则。地方债届时将由财政部通过现行的国债发行渠道代理发行,债券的期限为3年,利息按年支付,而利率将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

  此外,相关信息还透露,这次发行的地方债统一由财政部代理、按照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甲类成员招标发行,且发行后可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市流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债券账户及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股票和基金账户的各类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都可以购买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

  “这次地方债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其信用问题基本上接近于国债。投资者无须过多担心。”工商银行(3.79,0.01,0.26%)上海浦东分行理财师李吉分析。

  但是,信用接近国债,加上税收优惠政策也比照国债,是否意味着免收所得税的地方债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呢?

  对此疑问,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表示,此次的地方债发行方式是按照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进行的,因此目前看来,或许更加适合机构投资者投资。

  “目前市场上的记账式国债品种多为10-15年期的长期债券,收益率水平大约在2%左右。而且记账式国债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时候,买卖价格也可能高于或低于票面价格,因此市场上投资记账式国债的,多是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较少。”李吉表示,记账式国债更容易受到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作为其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进行买卖。相比而言,投资记账式国债的个人投资者就较投资凭证式国债的投资者少。

  李吉分析,地方债因为期限较短,因此可以预计其利率或要比目前市场上的其他期限较长的记账式国债要高。因此,如果投资者想要投资这一品种,可以选择在地方债发行初期就以其初始金额购入,尽量选择持有到期的方式投资,并不建议在中途入场。“就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稳健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不过在投资过程中,李吉也提醒投资者,这其中蕴藏一个相对的利率风险,“一旦未来三年中出现加息的情况,地方债的票面价格就将下跌,收益也就会相对缩水。”

  期货尽量选择套利交易的产品

  近期,厦门国际信托和上海震雷投资公司推出投资商品期货的集合信托计划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期货类理财产品也在市场上开始“升温”。

  据记者了解,厦门信托此次推出的信托计划,投资方向分为稳定收益投资和期货投资两部分。其中,稳定收益投资部分的信托计划资金主要投资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银行存款以及一年期以内的由银行或信托公司发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而期货投资部分信托计划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及国内金融期货市场。

  此外,根据产品净值的不同,将信托资金在两个投资项目上进行合理配置,其中期货投资最高比例不超过信托计划净值的30%。该信托计划的期限为1年,受有关信托法规的限制,投资者最低投资额不低于100万,每个信托计划参与的自然人投资者不超过50人,法人投资者及300万以上投资额的个人投资者不限。

  虽然在投资标的上有了很大创新,但是业内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推出与期货直接挂钩的产品,需要在风险控制上做好把控。“因为直接投资期货市场,投资顾问和信托公司都面临较大的风险。”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陈巍分析。他表示,这款期货理财产品与此前信托公司推出的挂钩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相比,风险更大。“证券投资产品是做单边市场的,只要把握好入市时机和建仓节奏,赚取收益的可能更大;但是投资期货产品,因为期货市场的双向交易和保证金交易机制,一旦看错方向,亏损有可能被放大。”

  因此,该款信托计划中,我们看不到类似很多证券类信托产品中所有的优先、次级受益权的设计结构。而厦门信托为了防止风险,也设计了严格的风险管理目标———净值等于或低于0.8时,信托计划就终止。

  所以,业内专家指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与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时,最好选择那些以套利交易为主的产品,因为相比而言,套利的风险较小。此外,相关投资顾问和发行理财产品的机构,他们过往的期货投资经验和资产管理成绩,也应该成为投资者参考的依据,只有那些成熟且有经验的资产管理人,才更有“胜算”。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