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关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信用债的投资机会

来源:世华财讯 2009-03-16 10:41:00

3月13日中债总指数报收于118.429点,较上日下跌0.017%。除中债央票总指数出现0.001%的微幅上涨外,其余各券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债企业债总指数跌幅最大,较上日下跌0.054%;中债国债总指数次之,较上日下跌0

   3月13日中债总指数报收于118.429点,较上日下跌0.017%。除中债央票总指数出现0.001%的微幅上涨外,其余各券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债企业债总指数跌幅最大,较上日下跌0.054%;中债国债总指数次之,较上日下跌0.022%。从期限上看,中债中短期债券指数下跌0.011%,中债长期债券指数下跌0.041%。

   银行间债市,现券、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成交均有所增加。质押式回购成交3138.71亿元,较上日增加174.49亿元。回购利率方面,主要回购利率整体小幅波动,其中,R01D无成交; R07D较上日上行0.2BP,至0.950%;R14D小幅下行0.6BP,至0.937%。银行间市场现券成交2185.05亿元,较上日增加195.70亿元,其中,央票和短融成交较上日有所增加,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以及中票成交有所减少。买断式回购成交146.61亿元,较上日增加21.64亿元。

   银行间国债现券成交情况,全天共成交20只券,成交金额114.22亿元,较上日减少13.42亿元。交易各券6涨7跌7平,其中,待偿期限19.953年的09国债02涨幅最大,较上日上涨0.345%;待偿期限9.764年的08国债25跌幅最大,较上日下跌1.290%。

   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总体小幅上行。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点平均上涨0.44BP,其中4年期上涨2.99BP至2.0923%,其余期限点波动幅度均不超过2BP;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债各期限点平均上涨0.7BP,其中3年、4年和5年期分别上涨4.79BP、5BP和3.74BP至1.8829%、2.33%和2.6292%;央票各关键期限点平均下跌0.41BP,2月期和3月期分别下跌3.64BP和3.24BP至1.0011%和1.0085%。

   交易所债市,上证国债指数高开后震荡走高,债指高开于120.98点,最高探至121.06点,最低触及120.95点,报收于121.05点,较上日上涨0.08%。全天成交51.1万手,成交金额5.20亿元,成交量较上日大幅减少。

    上证企债指数震荡整理,尾盘收高,收报于134.01点,较上日小幅上涨0.04%,成交金额5.76亿元,较上日有所减少。上证公司债报收于117.22点,较上日上涨0.08%,成交2.48亿元。上证分离债报收于120.11点,较上日上涨0.07%,成交1.94亿元。

   13日交易所上证国债指数高开后震荡走高,企债指数震荡整理,两指数均小幅收阳;银行间债市收益率总体出现小幅上行。2月份经济数据的出台并没有使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朗化,反而使其处于更加不确定的状态之中。虽然CPI如预期落入通缩区域,但是新增信贷保持高速增长,真正的通缩状况仍没有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似乎表明了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但是外需的极度疲软导致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似乎陷入了外需疲软和内需重振两种力量的博弈之中,也许3月份以及1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才能为两者强弱做一个更好的评判,也为未来经济走势拨开迷雾。由于经济形势仍然不明朗,未来债市或将继续处于窄幅震荡之中。不过,从连续四个月信贷高增长为实体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微观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望大大减小,未来次高级以及资质中等的信用债或将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面馆可鼓励不宜复制


北京青年报 2017-03-07 09:57:08

我国将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青年网 2016-07-18 09:40:50

拟5年基本建成 企业环境信用制度


姑苏晚报 2015-12-16 13:46:58

拒缴公积金 企业被列“黑名单”


网络 2014-03-13 23:55:4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