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牌是现代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类特殊品牌,例如,国家质监局的产品免检、ISO9000质量体系、110电话、绿色产品标志等。这些品牌本身具有公共性,其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大家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些公共品牌本身是否可信呢?如何确保这些公共品
公共品牌是现代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类特殊品牌,例如,国家质监局的产品免检、ISO9000质量体系、110电话、绿色产品标志等。这些品牌本身具有公共性,其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大家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些公共品牌本身是否可信呢?如何确保这些公共品牌的信用度呢?
为此,我们首先看看《环球企业家》杂志上一篇《绿色的谎言:节能标识遭遇造假考验》文章。作者鲁伟对我国目前实行的“节能标识”这个公共品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道。他认为,推广绿色产品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消费者认知度低、价格昂贵、不易购买等。然而眼下,一场新的潜在危机恐怕将进一步伤害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绿色标签的滥用。
中国从2005年开始推行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旨在鼓励家电企业生产更多的低能耗产品,并帮助有意购买的消费者快速鉴别此类产品。到今年3月1日,包括电磁炉、电热水器在内的21类产品都将被强制纳入该办法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一些家电企业在标注其产品的能效等级时弄虚作假,希望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这类做法更深远的危害是,消费者可能再也不信任所谓的“绿色标签”,并对购买绿色产品产生更大的排斥心理。
“怎么监管确实是个问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红说,“能效管理办法只是一纸文件,没法遏制能效虚标问题。”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企业自我声明并备案、政府进行执法监督的实施模式,企业需要自行对产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和国家能效标准确定产品能效等级,自行印制能效标识并粘贴在产品上,从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备案。“我们确实无法对所有产品进行监管”,中国能效管理中心工程师彭妍妍说,“因为这涉及几千家企业的几万种产品。”
中国于2003年正式颁布《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为冰箱在2年后以“第一批实验者”身份进入《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名单创造了条件。但自实施之日起,能效标识虚标现象就开始潜滋暗长。2006年底,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曾经组织了专项检查,在北京、广州和合肥3个城市的主要家电卖场和家电产品集散市场展开,采取到市场随机购买样品的方式,共涉及38家企业的54个样品(其中22台空调、21台冰箱、11台电冰柜)。结果发现,总体合格率为79.6%,3类产品均发现虚标能效等级情况,有些产品的能效等级甚至达不到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市场准入要求。
“能效标识虚标主要就是耗电量虚标,这种现象在冰箱行业确实非常严重。”新飞冰箱研究所所长张献峰说,“新飞日耗电量仅为0.29度的‘节能王’冰箱并未虚标。”张在特别强调该冰箱使用了“最好的压缩机和发泡层”后表示,0.29度的冰箱在上市之前经历了北京家用电器研究所漫长的鉴定,并且在中国能效管理中心进行了备案。
不过,据一位熟悉行业内幕的人士透露,只有少数大公司拿着样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做鉴定,绝大多数公司样品鉴定都是在企业内部的实验室一做了之,而一旦批量生产,企业往往容易将节能之事抛诸脑后。“要将日耗电量控制在0.29度,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成本至少要增加300-500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批评者直指对能效标识的监管力度不够。中国能效管理中心只能根据备案情况,在有企业质疑某些产品不达标时,才在一年一度的抽样调查中对其进行曝光。由于需自行掏钱购买被检测产品,中国能效管理中心常常面临经费捉襟见肘的困境,并且不具有处罚权。事实上,主要的检查和执法权在质检总局。2008年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正式施行,该法第26条规定:“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如果家电产品没有贴能效标识即是违法,最高可处以10万元罚款。
对那些遵守能效标识管理规定的中国其他家电制造商而言,他们更担心这一现象的泛滥将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所谓的标注能效等级的绿色标签最终成为不受欢迎的装饰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国内主流家电制造商高层说,如果这种标签失去可信性,将会减弱中国政府为节能所作出的努力。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