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理财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信用卡走进校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 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而且银行也能开展更多的业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看,将信用卡作为一种消费习惯的大学生很少,尚无法
随着理财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信用卡走进校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
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而且银行也能开展更多的业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看,将信用卡作为一种消费习惯的大学生很少,尚无法真正达到积累信用和理财的目的。
寅吃卯粮:潇洒后的负担
2月21日,距离开学只有两天了,“辛苦并痛苦”了一个假期的西北师范大学英语系的刘茵,终于通过家教赚钱,把信用卡里透支的800多元还清了。卸下负担的刘茵说,以后再也不想当卡奴了。
新学期伊始,大学生纷纷到银行还款,目的就是为了不在自己的诚信记录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据刘茵介绍,办卡的手续很简单,没有任何担保与抵押,只需给学校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因此,在学校里基本上是人手一张信用卡。
刚开始刘茵觉得刷卡的生活方式很过瘾,出门哪怕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也不用畏首畏尾,让人很有面子。可是后来的还款却让她觉得疲惫不已。她说:“我的信用额度是1000元,由于每年要刷够6次才不收年费,所以每次上超市我都用信用卡。放假前我陪同学去电子商贸城,无意间看到一个漂亮的MP4,优惠下来要860元,就用信用卡买了。买了之后又不敢告诉家里人,就盘算着假期一定要找一个兼职把这800多块钱的缺口补上。春节放假别人过年的时候,我整天跑在外面代课,代了21天课才挣了760块钱,实在很辛苦,后悔自己的不理性消费。”
信用卡:让用卡学生失去信用
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特性,让很多消费欲望强又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花起钱来难以控制。很多家长表示:“大学生用信用卡,上去的是银行的发卡量,下来的是学生的信誉度。”也有少部分家长表示赞同:“可以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理财能力。”
崔先生的儿子是兰州大学大二学生,去年9月办理了信用卡。据崔先生介绍,办卡后的半年时间内,孩子的消费控制能力减弱,生活费经常不到一个月就用完了。崔先生说:“使用信用卡的都是过于成人化的场所,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就是吃饭和购买学习用品,持卡消费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张女士和崔先生的看法不同:“现在孩子的诚信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正确使用信用卡对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可以引导他们真正地从个人的实际状况出发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记者在兰州部分高校采访发现,信用卡在校园里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西北师大的高老师认为,银行发卡本无可非议,但如果对学生的经济能力、理财能力、信用情况不加审查,甚至不核实身份证件的真假,盲目滥发信用卡,客观上就会给一些大学生“恶意透支”大开方便之门,进而引发校园内的诚信危机。
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给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是希望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消费指导和理财规划。“其透支和还款行为,都将被纳入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系统。银行将为信用记录良好的学生出具信用报告,为他们以后的个人信贷提供支持。当然,逾期不还款的,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法律空白:大学生信用卡难监管
兰州市靖远路法律服务所王毅律师告诉记者,银行不是对所有高校发卡的,部分银行只对“211工程”高校,例如兰州大学,或者是当地著名高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开展信用卡业务。这些学校持卡学生的不良信用率是非常低的,而且他们毕业之后大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银行愿意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就建立信任合作关系。
王毅律师告诉记者,一般公众办理信用卡,除了要提供身份证外,另须提供盖有单位公章的收入证明。银行还会考察申请人家庭状况、事业发展情况等,以确定信用卡授信额度。相比之下,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有些太简便了。目前法律条款中对大学生办信用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这方面的监管也不健全。
甘肃省银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群体,对大学生发卡而不考虑其还款能力,会造成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超能力消费,或滋生攀比消费心理,给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进而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也会给银行声誉带来较大风险。因此,协会督促各银行提高内控执行力度,促进审慎经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卡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切实加强对还款能力的审核,审慎选择发卡对象、确定授信额度。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