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细数2008年理财产品“六宗罪”

来源: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2009-02-28 13:13:41

2008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多事之年。资本市场深幅下挫,信用风险急剧提升……一次次爆发“零收益”、“负收益”的负面新闻,隐含在理财产品市场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

  2008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多事之年。资本市场深幅下挫,信用风险急剧提升……一次次爆发“零收益”、“负收益”的负面新闻,隐含在理财产品市场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

  日前,由东方财富网与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深入盘点了2008年理财产品涉及发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六大问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一宗罪:基础资产与

  支付条款错配

  投资方向(即基础资产)和支付条款是决定产品收益和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据《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资产的单一化、支付条款方向的单一化和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的错配。

  《报告》研究认为,2008年年初有多款“零收益”、“负收益”产品,同时包括奥运前期某银行推出的挂钩农产品指数的结构类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到期“零收益”,以上产品都是由于基础资产、支付条款过于单一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宗罪:

  QDII发行时机错误

  市场和发行时机的把握能力是衡量发行机构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投资价值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报告》中称,理财产品的市场时机和发行时机失误广泛存在于波动剧烈的基础资产市场和连续发行的系列产品中,其中,QDII产品在去年出现集体性的深度亏损,不能不说是对境外市场选择不当的结果,这是中外资银行集体性的发行失误。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中心主任殷剑峰博士认为,理财产品出海时机选择不当也有管理层的原因,他说:“QDII是一个开放资本项目,是推动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一个改革措施。而在当时所谓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它被当成了将流动性赶出去的一个宏观调控措施。当时急切将流动性赶出去,又没看准整个市场即将变化的情况,这才造成了QDII后来的全军覆没。”

  除了QDII产品,今年上半年多款“类基金”产品的亏损与被迫延期,也是因为没看准境内市场时机。

 三宗罪:产品遭遇

  收益汇率下跌双重亏损

  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对其收益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前者主要针对人民币产品而言,而后者则主要针对外币产品。《报告》显示,2008年理财产品出现汇率损失的主要存在于投资币种的强弱转换之际。2008年第二季度,由于澳元的强势表现以及商品价格的持续看涨,许多银行纷纷推出看涨农产品价格的澳元产品,然而第四季度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迅速升级,农产品价格出现拐点,同时澳元汇率也大幅跳水,挂钩这两项标的产品都出现了较大浮亏的亏损。

  对于此类情况,殷剑峰表示:“这其中也有个别外资金融机构‘煽风点火’的原因。其实不仅是农产品价格的扭转,去年上半年在原油价格已经涨到120美元一桶的时候,还有很多外资银行抛出言论,认为原油价格会涨到200美元。一些缺乏研究能力,人云亦云的中资机构,就做了很多相关的衍生品和理财产品,因此产生了大面积的亏损。”

  四宗罪:银行“私了”亏损

  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是影响产品收益高低的两个主要层面。《报告》中称,普通类产品和部分“伪”结构产品是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多发地带,原因在于他们的资金运用方向和投资组合比例模糊不清。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推算,有家商业银行存在违反协议书的嫌疑,动用了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到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致使产品到期亏损近17%。

  然而,一旦出现了亏损,有些银行不仅没有及时告知投资者,相反却动起了歪脑筋。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表示:“有些银行并没有公开理财产品赔钱的事实,而是‘私了’解决,在银行内部做个交易,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因而加大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公开产品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银行理财产品一个努力的方向。”

  五宗罪:

  风险敞口设置有误

  博取高收益和规避高风险是设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初衷,高收益来源于部分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率,而固定收益证券则是规避高风险的主要投资工具。《报告》显示,当前风险敞口过大是“基金系”QDII浮亏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由于保本或保本保息条款的设置则是少部分“银行系”QDII投资亏损不高的一道防火墙,当然,其中也部分地缘于较大比例的固定收益证券投资。

  六宗罪:

  银行提前赎回加大风险

  在金融危机、国内监管加强和自身缺陷不断显现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为结构类产品数量萎缩和普通产品预期收益的不断下调。

  《报告》认为,因雷曼破产而备受牵连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在少数,如某款挂钩雷曼农产品指数的产品最后一个观察日的指数无法获取、某商业银行挂钩雷曼债券的普通类系列产品可能蒙受巨额损失。受国内接连降息影响,商业银行提前赎回了部分信贷类产品,致使投资者承受一定程度的再投资风险。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