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叫“大款”,早年好像叫“大院”。不过,不是泛指所有腰缠万贯者,而是单指某籍的腰缠万贯的“成功”巨商。当记述他们的成功史的“赵家大院”、&
现在叫“大款”,早年好像叫“大院”。不过,不是泛指所有腰缠万贯者,而是单指某籍的腰缠万贯的“成功”巨商。当记述他们的成功史的“赵家大院”、“钱家大院”、“孙府大院”、“李氏大院”在荧屏上鱼贯而出时,我也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过。可也是啊,那么多人经商,能取得大成功者却屈指可数,想必有其独特的成功之道。看了这些“大院戏”,明白了,人家靠的是“诚信”二字。然而古人说得好,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赵家靠诚信,钱家靠诚信,怎么孙府、李氏靠的也是诚信?就没有一家有那么一项别家没有的绝活?何况还有一句老话,叫“事怕颠倒理怕翻”。反过来,那些遍布城镇乡村的油盐小店夫妻店,一开一辈子,原来多大还多大,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不讲诚信?
这些“大院戏”提醒我去注意,在相关的逻辑里,是不是有某个环节“等号两边不相等”。一些赞扬文章在论及“大院戏”的“现实意义”时经常指出,现在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诚信经济。这话我信,不讲诚信,消费者终究是不让的。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大院”们辉煌的时代,最多只有市场经济的“萌芽”,根本谈不上规范的市场,它又怎么能确保诚信成为成功之道——而且还是“大成功”之道呢?
这些“大院戏”讲的都是成功史。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大院”们,在辉煌一阵以后都衰落了,但“大院戏”无一例外都对此讳莫如深。能意识到,这事儿在逻辑上有麻烦,因为如果认定创业者的成功得自诚信,那么后来的衰落就得归咎于后代的不讲诚信,难免有损该家族的声誉。终于有一天,看到一个资料,说某籍巨商们的辉煌期都在清末,到民国初便集体地迅速地衰落,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发迹靠的是与官府乃至朝廷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太深,清朝一亡,立刻没戏。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在实际上是不是真的,但我立刻觉得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