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笔者的一个朋友到一家烟店去买烟,没想到却买回来一条假烟,甚是懊恼。他以为那些装修这么豪华富丽的烟店,不可能售假烟的吧,没想到却是一家“黑店”。于是,他想拨打“12313”烟草投诉
春节期间,笔者的一个朋友到一家烟店去买烟,没想到却买回来一条假烟,甚是懊恼。他以为那些装修这么豪华富丽的烟店,不可能售假烟的吧,没想到却是一家“黑店”。于是,他想拨打“12313”烟草投诉电话予以解决,没想到电话只能是录音,不能在短时间内处理,他想总不能为了一条烟等上个把星期吧。最后,他只能把烟拿到买的那家店要求退货,店主一开始还死不承认,记过几番“周旋”店主才极不情愿地退回了钱。
在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的这样一个长假期间,买到了“假烟”,想找到渠道处理,却是这么难,可见,公司在引导构筑诚信监督机制方面,还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原始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加以牵制和固化。
为什么零售客户会在卷烟的经营过程中不够诚信呢?其中原因不外两点:第一、零售客户有一种追逐私利的欲望,以致希望通过捷径来满足这种追求,而经营假冒烟、走私烟等不规范的行为成了他们搏利的一种途径。
第二、我们的整个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没能形成相当有效地监督时效和范围,没有给违法者造成畏惧心理,尤其在监督触角的盲区里,他们往往会形成一种侥幸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零售客户在夜里、在节假日里,将许多的“非烟”摆上拒台,他们钻的就是执法队伍在一些特殊时间里执法不严的盲区。就连卷烟消费投诉席在节假日中的“缺席”,无形之中也膨胀了他们这种违规的欲望。
知道了零售客户的违规动机和欲望,有助于我们进行诚信监督机制的构筑。怎样来构筑诚信监督机制呢?我们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不断地营造一种氛围,让“诚信”在卷烟经营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可以说,零售客户自觉和自发形成的诚信状态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然而,在现阶段,零售客户自律意识还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高度,需要我们通过外围的压力来推动和实现。
1、设定零售客户诚信等级。零售客户在违规的行为过程中,最惧怕的就是违规带来的“后期效应”,如果他们觉得违规之后,后期在很长时间内都将影响他的经营,他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买卖,是亏损的,也就不会涉足。设立零售客户诚信等级,相当于给零售客户套上了“诚信”的“紧箍咒”,尤其将诚信等级上墙公布后,他们不希望自己在与别的零售客户搏弈的过程中处于劣势,更不希望经营违规这个不光彩的经历始终伴随自己的后期经营,不得不打消铤而走险、违规经营的念头。公司还可以将诚信等级与货源供应类别划上等号,增加诚信等级的法码,份量加重后,零售客户再也无心违规,否则的话,真的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了。
2、提高零售客户的“违规成本”。我们知道,在香港的话,一旦发现售假,政府可以处罚到破产为止,这个严厉的“高违规成本”也构筑了香港无假货的市场。但是,在我们区域市场,很多消费者发现购到的卷烟是假的,如果没有店主主动承诺的话,最多是一赔二,很多还是退掉就不错了,这个并不严厉的措施也促使零售客户会主动去违规,主要“违规成本”太低。于是,需要提高零售客户的“违规成本”。在消费者购到假烟时,要消费者主动向零售客户多索赔这个有法律的限制,我们不能过多探讨,但是公司可以做到在消费者购到假烟时,一旦确认事实,可以对零售客户停供整顿,让他为违规经营付出“高成本”代价。
3、“错时制”,让监督的法眼无处不在。在现阶段,很多的双休日、节假日往往是卷烟消费的高峰,却往往是监督的盲区,零售客户的违规有80%以上都会发生在这个时间段里,像前面提到笔者的朋友购到的假烟就是在春节期间。因此,通过“错时制”的加班,增加监督的触角延伸机率,零售客户也会变得有心而无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