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牛年理财:求稳不求快

来源:长江商报 2009-01-10 11:19:02

牛年理财 哪些产品最值得期待(下)     3 信贷资产类产品    高利差“红利”能否持续     名词解释:信托打包形式的信贷资产类产品多数将银行现有的贷款转让置换,或直接为某家企业设立一个信托计划,贷款

牛年理财 哪些产品最值得期待(下)  

  3 信贷资产类产品  
  高利差“红利”能否持续  

  名词解释:信托打包形式的信贷资产类产品多数将银行现有的贷款转让置换,或直接为某家企业设立一个信托计划,贷款到期后投资者即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这类合作避开了受限的信贷规模,既给银行带来几乎无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也给企业融资提供了不少便利。  

  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全球瞩目,而高利差环境成为这种盈利能力的基础。这成为信贷资产类产品“走红”的保证。特别是2008年央行严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让高利差带来的“红利”  通过信贷与票据类理财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去年年初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占比就呈逐月上升的态势。到了8月,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虽然发行数量有所回落,但仍然占比不小。  
  商业银行开发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其操作模式主要是借助于信托公司所拥有的制度平台,对传统的信贷业务流程与交易结构进行重构,以应对流动性紧缩背景下信贷规模的局限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但在逐渐进入降息通道后,银行盈利开始面临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大幅缩水。去年10月,在央行下调“双率”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感受到了丝丝寒意——虽然发行数量并未减少,但募集的资金持续下降。到了11月,因为降息预期毅然强劲,信贷资产类产品存在较高的利率风险。再度降息后,也因不少该类产品中的企业提前还贷而提前终止。  
  市场展望:2009年,各国央行将争相向“零利率”迈步,中国央行继续降息的预期强烈。据业内人士测算,去年5次降息已直接导致信贷资产类产品收益率下降1%左右。同时,随着央行不断的降息,相关企业的提前还贷将导致同类产品提前终止,从而加重投资风险。  
  在风险及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分享银行的“红利”成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银行也在为如何破解困局而做出努力。以某股份制银行去年12月中旬推出的该类产品为例,虽然产品本质仍为企业融资,但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出现。即投资者购买产品后,并不能通过公开市场转让股权,而是等待该公司在一定期限后,以承诺的价格回购收益权。  
  投资建议: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叫停银行担保”后的信托资产类理财产品,风险相对比以前有银行担保更高,适合的投资者将由目前的风险厌恶型变为风险偏好型。  

  4 结构型产品  
  高收益吸引稳字当头  

  名词解释: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结构型存款,它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  

  从2008年年初开始,因为零收益、负收益等诸多不利消息,银行结构型产品就成为了最“遭人唾弃”理财产品的代名词。  
  随着股市、  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相继大跌,挂钩形形色色的结构型产品显得黯然失色,并相继获得负收益。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2008年银行发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共有479款,一般都设定了保本机制,但已经到期的80%左右的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收益很低甚至为零,还有部分不保本产品本金出现亏损。  
  因为收益“不争气”,去年结构型产品的发行数量也是一路下滑。11月发行数量减少到仅24款的水平,向来在这一产品领域甚为活跃的外资银行甚至连续几个星期停发产品。但到了12月,不少外资行却再度推出此类理财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12月有20余款结构型产品发行,基本上都是由外资银行发行的。同时,这类产品推出的预期收益率比信贷票据类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  
  与前期单边看涨或者看跌的期权投资策略不同,外资银行在去年末推出的结构型产品大多采取对冲“涨跌双赢”的策略。以东亚银行的溢利宝7产品为例,挂钩4只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股票,采取“市场中立策略”的对冲策略,使挂钩的商品或股票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均有机会获得潜在收益。  
  根据“涨跌双赢型”的设计,此类产品以过往的股价表现作为参考,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然而股票的价格走势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该产品具有较高的风险,比较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且愿博取高利的投资者。  
  市场展望:虽然结构型理财产品2008年交出的答卷不让人满意,但在投资专家看来,投资者不应该否定这类产品。  
  据了解,国内大多数结构型理财产品都趋于保守,减少挂钩标的中股票、基金、国际黄金、原油等高风险产品的占比,其收益率逐步趋于平缓。而外资银行推出的有对冲概念的结构型理财产品,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进取型的投资者购买。  
  相关专家预计,因结构型理财产品因为特殊的产品设计,生命力非常旺盛,不排除在2009年有大量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出现。  
  投资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应该注意三大问题:一是理财产品挂钩标的,第二是要了解赎回条款,第三要注意的是具体如何保本。理财人士仍然提醒投资者,结构型产品的获利原理复杂,风险比固定收益类产品要高,投资者不要将预期收益率误等同于实际收益而贸然投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