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晚,刚刚当选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的文物鉴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回到南京老家,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谈到目前国内文物市场的现状时,他深感忧虑并且痛心:“现在国内文物造假成风,已渐成产业化之势,甚至可以说
7日晚,刚刚当选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的文物鉴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回到南京老家,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谈到目前国内文物市场的现状时,他深感忧虑并且痛心:“现在国内文物造假成风,已渐成产业化之势,甚至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三次古玩仿制高潮。这两年,我作为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成员,前往全国42个城市‘寻宝’,令人瞠目的是,在我们过目的60万件藏品中,赝品的数量竟达58万余件。”
如今,收藏已成为国内仅次于炒股的又一大“群众运动”。据估计,全国参与收藏的人数达7000万。但在“收藏热”的背后,却是造假、卖假、拍假等暗流涌动,对社会造成了极坏影响。王立军认为,文物鉴定机构的缺位应负主要责任。
他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文物鉴定部门大多“只对内不对外”,只负责对国家馆藏和发掘文物进行鉴定,不承担社会文物鉴定工作。因此,私人收藏者求助无门,只能去找社会上各类文物鉴定机构。但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法律监管,这些自发形成的民营鉴定机构,往往出于利益驱使,做出不负责任的“鉴定”。
“我们下去‘寻宝’,有些‘三流仿品’,普通人看都知道是假的,竟然也有证书。有的藏家光证书就能拿出1000多张,但他的东西全是假的。”王立军说,文物市场混乱,和专家队伍鱼目混珠也有关系。有的是“理论型专家”,文物知识很丰厚,但“眼力”不行,看不准;有的是“老好人专家”,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好好好”,全是真的;有的是“极左专家”,宁错杀不放过,一律否定;有的则是“复合型专家”,不但“眼力”不行,人品更不好,只要给钱就开证书,还明码标价。
王立军说,文物鉴定有着很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不是学问深、资格老、名气大就行的,一定要去市场中磨练,才能成长为具备丰富辨伪能力的“实战型专家”,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他举了自己当年的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末,王立军在苏州火车站等车,有个穿着破旧的小男孩可怜兮兮地拿着一个紫砂壶,说自己没路费回家了,只能把这个祖传的宝贝拿出来卖,要200元。男孩拿出根火柴,在壶上一擦就点着了。王立军觉得很神奇,就掏钱买了,回来还很仔细地把壶洗了一遍,结果却再也点不着火柴了。找专家一问才知,原来是骗子在壶面涂了磷粉。打那之后,王立军就走上了文物鉴赏的道路。
如今,很多媒体都办起了收藏栏目,并组织专家对文物估价。对此,王立军说,部分媒体的过度宣传也对文物市场的混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很多藏品估价往往过高,藏家说20万,专家就说200万。而且经常把收藏当成传奇故事来说,故意制造“一夜暴富”的神话,满足部分人对金钱的渴望,这些都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王立军对记者说,其实,真正的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者通过一件藏品,可以读懂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文物的经济价值上,把收藏当成一夜暴富的捷径。“我们要做历史的拾荒者,而不是历史的淘金者。”王立军说。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