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未下地,客户争上门。”泸西白水镇木旧村靠树立“优质仔猪”的良好声誉,促进了营销。去年,仅出售仔猪一项,村民户均达到3000元收入。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村民们高兴地说:“是
“仔猪未下地,客户争上门。”泸西白水镇木旧村靠树立“优质仔猪”的良好声誉,促进了营销。去年,仅出售仔猪一项,村民户均达到3000元收入。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村民们高兴地说:“是养猪协会引导诚信经营带来了实惠。
仔猪养殖是木旧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多年来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木旧村仔猪养殖形不成气候,疫病、猪种纯度以及仔猪难卖等问题比较突出,一年到头的收入,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只能帮补点油盐钱”。为了让木旧仔猪养殖获得全新的发展,使村民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1999年初,村里的兽医唐小冲和其他几名青年组成了木旧村养猪技术协会,决心帮助乡亲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养殖收入。协会紧紧抓住养殖示范村建设的机遇,在镇畜牧站技术员的指导下,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对比检查,找准了症结所在,然后一家一户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从“种、料、防、管”等环节进行了养殖技术改造,当年全村改造厩舍1500平方米,建青贮池150立方米,鉴定合格母猪320头。防疫、消毒由协会统一在全村进行,并形成制度。在销售上,协会动员群众与镇畜牧站签订了仔猪购销合同,由畜牧站统一向农户购买仔猪,并实行收购保护价,改变了以前卖猪得“吆着猪儿赶山街子”的情形。在镇畜牧站这个龙头的带动下,2000年木旧村外销仔锗6000多头,养殖户户均收入达2000元。
然而,令木旧养猪技术协会始料不及的是,正当村里养殖业慢慢红火时,狭隘的小农意识又一次像病毒一样作怪了。部分村民乘仔猪“俏市”之机做起了急功近利的傻事:有的盲目降低了仔猪的营养水平,有的放松了对猪病的防治,有的甚至把杂种猪留作种源,结果造成了“僵猪不长倒招牌、病猪坑人烂名声、品种杂劣众人嫌”的状况。为此镇畜牧站终止了与木旧村签订的购销合同。
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木旧人深刻地认识到,失去信誉,就等于失去市场。看着一窝窝猪儿卖不出去,群众愁眉不展,这可怎么办才好?协会的年轻骨干们又挑起了重塑木旧仔猪形象的大梁。他们经过深入分析,认为木旧仔猪既然是因为质量和信誉问题失去了市场,就要以质量和信誉重新夺回市场。在多次召开养殖户大会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协会提出了解决仔猪销售困难的措施:一是继续加大科技养猪力度,由协会随时检查,谁偷工减料就在村民大会上曝光并给予处罚;二是协会担当起营销龙头,把村里优质仔猪以高于市价每千克0.2元的价格收集起来,进行严格的技术处理后组织对外销售;并向社会承诺:包纯度、包成长速度、包成活率;协会销售的仔猪试养一个月后满意后付款。市场是无情的,但市场也是公正的。由于全体木旧人齐心协力地维护木旧仔猪的市场形象,从2001年7月由协会统一购销仔猪以来,木旧村优质仔猪声誉鹊起,购仔猪的客户纷至沓来,客户有周边村民,也有县外、州外的客户。协会仅一年时间就为农户销售仔猪8000多头。不少客户还找到村里来订购仔猪,出现了“仔猪未下地,客商争上门”的喜人局面。全村母猪养殖数量随之增加,由以前的平均每家1头,发展到今天平均每家饲养2.5头母猪。
经过市场风雨的洗礼,木旧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诚信意识牢牢地扎下了根,村里人学习科技知识、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积极性更为迫切。以此为契机,2002年3月,村养猪技术协会牵头动员村民集资9万元,并争取到上级支持,建盖了一所两楼一底,占地200多个平方的“木旧村农业技术学校”。解决了从前村里搞科技培训没有固定地点也不定时的问题。学校建成后,村民小组专门为村养猪协会安排了两间办公室,另外还设置了阅览室、活动室、培训教室等,订阅了《农村畜牧通讯》、《云南科技报》等各种学习材料,制定了学习培训的制度,学科技在全村蔚然成风。泸西县科协、白水镇政府专门为木旧养猪协会举行了一个授牌仪式,勉励协会继续发挥好示范和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木旧仔猪养殖业发展水平,带领乡亲们加快奔小康的步伐。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