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小善体现大诚信

来源:辽沈晚报 2009-01-06 09:03:15

讨论概要 据《长江商报》报道,武汉一名68岁的老人在银行柜台从存折里取出8元钱后发现多了一块钱。于是步行了3个小时到银行归还。此事见报引起市民热议。老人认为:“一块钱很多人都不在乎,但这是一个做人的习惯问题。 ”

       讨论概要 据《长江商报》报道,武汉一名68岁的老人在银行柜台从存折里取出8元钱后发现多了一块钱。于是步行了3个小时到银行归还。此事见报引起市民热议。老人认为:“一块钱很多人都不在乎,但这是一个做人的习惯问题。 ”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老人本可以不还的,但他仍坚持原则,内不伪于心,外不欺于人,这点更为可贵。还一元钱,是小善,可体现出的却是一种大诚信。

  诚信价值远超金钱价值

  □崔廷宝

  诚信是金,这件事体现出的诚信价值远远超出金钱的价值。还一元钱和还亿元钱体现的只是数目的大小,其本质都是诚信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要讨论一元钱值不值得费周折来还,而是要以此颂扬社会诚信美德,现在社会缺少的就是这个。试想,如果不是一位无欲无求的68岁的老人来还钱,恐怕社会上又有人将其定义为作秀之举,这该有多么可怕。由此看来,一些人认为老人不值得还钱或者还一元钱就是作秀,其本身就是对社会诚信恐惧的体现,社会需要诚信美德的滋润,让诚信回归人间。

  “善小而为”的习惯彰显大德

  □崔冰

  美德好比宝石,它往往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华丽,“善小也要为”的这种执著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风范。尽管老人将退还一块钱视为做人的习惯问题,其实,这何曾不是做人的道德问题,通俗地说,良好的道德就是在是非面前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一种习惯,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是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监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了良好的自律习惯,自然就会对占小便宜、损害公共利益等行为产生排斥心理。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让我们见贤思齐,从现在开始,培养我们“善小而为”的良好习惯吧!

  还小钱体现大诚信

  □阿晨

  步行3个小时,只为还一元钱,看似十分平凡的一件小事,实质却蕴涵着大诚信在其中。用金钱与宝贵的时间挂钩,那么老人固然是得不偿失,但若从诚信角度出发,那老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宝贵的时间,更何况只有区区一元钱,当然金钱买不来的还有做人的诚信。也许,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会相同,价值观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剥夺人原本的主见。从老人还小钱的做法来看,他的价值观是高尚的,一元钱虽然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却可以检验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一元钱固然不是老人应得的,但老人却选择及时还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步行三里还那笔小钱,目的很简单,只为精心呵护那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诚信。

  小善也要尊重与呵护

  □岳明召

  一元钱微不足道,不还也算不得什么错误,更不能证明一个人道德不好,但这不是我们忽视甚至轻视这种小善的理由。一滴水能映射太阳的光辉,同样,一元钱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与内涵。也许正是由于对这些小善的不屑一顾,才会让诚信等美德在今天变得如此稀缺,才会让我们对社会美德的呼唤变得如饥似渴。今天,我们对一元钱不在乎,明天就会对10元钱不在乎,发展下去,再多的这种来历的钱塞在自己口袋里也会心安理得。小善不积,哪有大善?平凡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善等着我们去做,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从小善做起,做到问心无愧,足矣。

  与其扣“高帽”,不如炮轰“傲慢与偏见”

  □莫送弟

  按照相关法律,储户如果把银行的钱占为己有,那是可以定性为“不当得利”的。具体来说,一元钱虽是小数,但鉴于银行的强势,一旦追究起来,老人很可能“吃了不兜着走”。相比之下,银行的傲慢与偏见,更应该“炮轰”。一方面,银行严于律人,诸如要求储户讲道德、讲法律等等,但面对自己时,却是一番宽以待己。揆(kuí)诸现实,即便是发生ATM里取出假钞,柜台算错账少给钱之类损害储户合法权益的“重大失误”,通常,银行一句“ATM不可能有假钞”、一句“离柜概不负责”,就可以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既然银行你可以不当得利,那我们普通储户为什么就得及时归还?这样的反问,虽然霸道,虽然不合法,但谁敢说,他不合乎人之常情呢?或许,这就是明知占为己有违法但却仍有不少网友“赌气”力挺不还钱的原因所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