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期举行。12月21日,“六级试题泄题”再一次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版面。又是“泄题”!事实上,每一个重大考试过后,都会有有关作弊、泄题的新闻曝出,无论真假都
12月20日,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期举行。12月21日,“六级试题泄题”再一次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版面。又是“泄题”!事实上,每一个重大考试过后,都会有有关作弊、泄题的新闻曝出,无论真假都足以吸引各方关注。
2008年以来就发生了如下严重泄题事件:
鞍山中考泄题 1.2万学生重考
2008年6月28日、29日是鞍山一年一度的中考,28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教育部门接到举报电话,称相似试卷此前已在社会流传。28日下午,教育部门拿到了在社会上流传的理化综合、数学和外语科目的手抄试卷,核对显示,理化综合科目与手抄试卷大体相同。28日晚鞍山市政府启动试卷解密程序,相关人员将29日的数学和外语试卷解封,经核对与手抄试题大体相同,至此确认中考四科全部漏题。
后经调查,这次的泄题原因是在监狱印刷的环节,考题被犯罪分子拍照复印,然后向学生家长和老师兜售,考前基本人手一份,连的哥都知道中考试题。6月30日,鞍山市1.2万名“五四制”学生不得不重新参加了考试。
北京考生举报全国自考法律专业7门课5门泄题
2008年25日北京一考生收到了含有全国自考民事诉讼法科目考试答案的短信。在这条短信中,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答案,还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题目。该考生一共购买了七科的答案,包括民法、公司法、法律文书、中国法制史、民事诉讼法、环境法、经济法。对比发现,除了中国法制史和经济法以外,其他五门的答案都没问题。
经北京教育考试院确认,自考法律专业的7门课中有5门泄题。北京教育考试院已上报全国自考办,而事件真相仍在调查之中。
媒体评论:泄题是对国家信用的挑战
《西安晚报》评论称,即使做最简单的逻辑推论,民众也能发现“泄题”现象并非个别不法分子的漏洞频钻,而核心所指乃是各类考试制度因其资源独有性、对考生命运的紧密关联,而拥有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因此浮现出不择手段可谋暴利的利益空间。也就是说,“泄题”现象已超越了个体唯利是图的道德层面,而成为各行为主体为其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
文章分析指出,需要破除“泄题”利益链条,完善细化有效的预防性机制,设立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的预防性机构,提高公共监管的透明度,发挥审判和检察机关在“泄题”查处中的作用,推动社会共同参与外部监督,将“泄题”事件纳入社会整体法制体系构建的重要一部分,形成立法、司法、行政等多层次的综合预防监督,走向预防、控制、惩治的一体化监管。
《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泄题事件频频发生,与惩处的力度不大也有关系,可以想见,涉案者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定是反复权衡利弊后,认为利大于弊,才铤而走险的。无利不起早,他们都是权衡了成本和收益才行动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