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卖场作为国内IT产品的主要销售场所,在整个IT产业链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内的IT卖场是在一定的特殊背景下形成的业态模式,在国外基本没有类似于国内IT卖场形式的IT产品销售场所,因此这种土生土长的业态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IT卖场作为国内IT产品的主要销售场所,在整个IT产业链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内的IT卖场是在一定的特殊背景下形成的业态模式,在国外基本没有类似于国内IT卖场形式的IT产品销售场所,因此这种土生土长的业态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国内IT卖场普遍以场地租赁的方式经营。从卖场方来看,有些卖场属于自建形式,拥有独立的地产产权,一般地理位置比较有优势。而有些卖场本身就是通过租赁的形式将整个建筑租下来,再进行卖场内部规划,改变为IT卖场。不管何种形式,IT卖场的承办放都是扮演着商铺租赁的角色,主要赢利来自于租金,附加的还有卖场内外的厂商广告投放费用。
近年来随着IT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快速普及,整体需求出现大幅增长,IT卖场也以“扎堆”的形式在各大核心城市快速崛起。与此同时,作为商业运作的一种形式,IT卖场往往建于各大城市相对比较繁华的地带,伴随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卖场租金也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然而,与此想对应的是IT产品随着制造工艺成熟,技术的不断进步,利润出现大幅缩水,当然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还是有一定理由相信商家可以通过薄利多销,来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但是,这种成反比例增长的势态,对于经营IT产品的商户无异于是夹缝中求生存,一旦“夹缝”出现一丁点的阻碍,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虽然仅以缓慢的步伐登陆国内市场,但是对经济市场造成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地区,国内经济仍保持增长势头,并被国外各大IT厂商所看好,但是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扎堆”式形成的IT卖场,在整体经济由过快转向缓慢增长的前提下,显然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IT卖场的过分集中,导致IT产品的销售趋于饱和,市场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成本输出却仍在高位运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商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来越窄,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形受影响的难道仅仅是商户?
作为经营场地的提供方,IT卖场是该站出来为商户做点事了。在上个月底举办的中关村IT卖场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各级领导、业界相关调研机构、专家等,对未来IT卖场的发展等给予高度关注,对目前IT卖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在未来一段时间IT卖场仍将面临严峻形势。与会专家,也借机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支持,给市场提供宽松条件。从IT卖场本身出发,专家也提倡更多的需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提升行业素质,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更好的实现1+1>2的的经营模式。站在行业的角度,专家或者是业界相关人士,都提出很好的建议,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环节,该怎么去做呢?
首先,这里有一个很关键、也是商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租金。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租金来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呢?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会长、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事长鲁瑞清先生,在高峰论坛上表示,通过降低租金来应对目前市场状况不太现实,卖场租金是随同房地产、卖场品牌经营等相关行业,通过商业运作形成的结果。作为对国内IT卖场有深入研究的业界人士,鲁会长的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卖场租金确实与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关系更为密切,作为房地产商业化形式的一种,IT卖场单方面大幅降低租金难度比较大,但是在一定环境下,一定程度的减租对于重塑商家经营信心不失是一种方法。
其次,从目前IT卖场的实际状况来看,市场整体需求有所降低没错,但是卖场的规范化程度不够,应该是目前IT卖场较为严重的问题。以中关村为代表的IT卖场商圈,目前存在最为严重的就是诚信问题,销售人员服务意识严重缺失,转型、报负价、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严重的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经营,而且这种恶意竞争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甚至出现黑社会性质的“导购”。诚信问题已经成为IT卖场发展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面对3C卖场、IT连锁销售卖场的多方挤压,IT卖场正面临多方面考验。
有很多的消费者反映,一个人很少敢来中关村买东西,可见市场环境的恶化程度。当然,有人会说市场不景气,大家想要生存,这些手段都是逼出来的,殊不知这是在杀鸡取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些IT卖场似乎也有类似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是从本质抓起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少数人群的不法行为,进而通过提升商家、消费者双方的服务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随时都在变化,IT卖场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方独大的地位,简单的靠收取租金来维持现状,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显然已经不太可能。如果IT卖场还不采取行动,规范卖场管理服务,提升卖场形象,合理引导客流,真正将问题落到实处,那么将来损害的不仅仅是商家的利益。
在新形势下,卖场作为商家商品经营的载体,不仅扮演着商品交易场所提供者的角色,而且还应该扮演着服务经营、规范市场管理的管理者角色,更多的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的义务,将卖场本身与商家利益有机结合,切合实际,提升卖场形象,共同打造卖场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共度难关。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