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当知名教育品牌面临诚信危机

来源:搜狐教育 2008-12-10 13:07:34

林林总总的培训项目,在名牌大学、名师授课的招牌下,可信度究竟几何?一个星期以来,清华大学被其“总裁班”学员告上法庭一事,已经被多家媒体报道,并被网络广泛转载,一时间成了教育培训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当事双方一直围绕着

       林林总总的培训项目,在名牌大学、名师授课的招牌下,可信度究竟几何?一个星期以来,清华大学被其“总裁班”学员告上法庭一事,已经被多家媒体报道,并被网络广泛转载,一时间成了教育培训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当事双方一直围绕着“是否存在虚假招生宣传”、“是否存在教学质量低劣”、“是否承包给了个人”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从课堂内争到课堂外,从法庭内辩到法庭外,彼此质疑,互不相让,是否诚信成为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
 
  清华大学向来品牌意识很强,早已向国家商标主管部门申请注册了“清华”、“清华大学”等商标,在香港等地也成功申请商标注册。清华大学著名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经常被人引用,它表明了清华人追求健全的人格理念、崇高的道德标准及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这些无疑都是品牌内涵的集中体现。

  在一所名牌大学里学习,能亲耳聆听“大师”布道讲学,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商标、品牌毕竟是市场化的产物,是商业的体现。高品质、高层次教育品牌通过商业化操作,成了超越金钱与财富之上的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一部分人所表现出来的对这种地位和身份的盲目迷信与追捧,使“学习”也成了商界成功人士的一种时髦消费,参加一些商务人士的聚会时,总会听到说“我在清华读MBA(或EMBA)”之类颇为自豪的介绍。

  前一段时间,深圳某家民营咨询公司通过关系找到本报教育周刊,“爆料”该机构老总“登上了清华总裁班的讲台”,邀请媒体参与“爆炒”此事,笔者听后为之哑然。哑然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为该机构自我感觉良好乃至膨胀而无语;另一方面,“爆料”机构提供的信息充分暴露出清华大学培训项目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师资严重不足的尴尬,笔者不禁为清华讲台如此面向社会“开放”而担忧。如此下去,品牌所承载的治学精神如何体现?其专业品质如何保证?深感清华品牌之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目前,“于博起诉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尚无结果,无论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何,“总裁班”事件足以让名校警醒,要思考在享受市场化操作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加强管理和监督,把可能给品牌带来的任何不良影响拒之门外,让崇高学术殿堂、知识学府的“金字招牌”能够世代相传。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