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彭兴韵:市场化后银行利率要取决于自身信用

来源:和讯网 2008-11-13 11:07:17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从1993年我国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沿着先外后内、先贷后存的步骤逐步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尤其从2007年起,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大陆开展人民币业务,已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原来的利率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从1993年我国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沿着先外后内、先贷后存的步骤逐步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尤其从2007年起,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大陆开展人民币业务,已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原来的利率管理体制造成冲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年加快。但应当看到,我国在宏观政策调控、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的成熟度等方面,离建立利率完全市场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此外,今年全球汹涌的金融危机、动荡不定的经济局势,也给利率市场化改革蒙上未知的阴影。我们为此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彭兴韵主任与我们一起探讨此问题。 【进入直播间】


  和讯网:说到内部,您刚才也提到决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商业银行本身,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如果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银行之间利差缩小,他有可能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您觉得我们商业银行应该怎么样应对可能来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不同的银行影响是不一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对商业银行净利差是否能够完全的缩小,这对不同的银行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商业银行支付存款的利率要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他的稳定性,存款对他信赖的这种程度。如果说存款对他信赖程度很高,他的安全性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支付的利率相对来说会低一些。但是在另一方面,对于贷款而言,他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的管理体系,他所确定贷款利率能够足以弥补他贷款风险的情况下,当然还有相应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实际上他可能收取的利率比现在利率还可能稍微高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使得他的利差还有扩大的可能性。

  彭兴韵:但是对于大部分的银行而言,确实就是你讲的,可能面临是利差不断的缩小,这个可能对很多银行都是可能面临新的课题。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央行公布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可以下浮30%之后,很多银行都处于观望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没有宣布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是以20%还是25%执行,都是在观望,所以这对我们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贷款的利率,定价的能力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验。这种考验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对个人发放贷款他要弥补他的风险。另外他要考虑竞争关系,银行与银行之间博弈的过程,还要考虑客户的流失等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肯定是比较深远的,所以银行就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彭兴韵:第一个,我觉得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主要的方面,首先要改变目前过分的依赖于净利差的盈利模式,因为这个大家说的也比较多了。过去我们银行利润的来源,90%左右是来自于存款、贷款的利差,这个在上一轮加息过程中,随着人民银行不断提高利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净利差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导致银行利润增长率非常的快。但是这种状况,一旦利率扭转的时候,银行利率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一些,所以银行切实要改变目前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于存款利差盈利的模式。不过我们比较高兴的看到,现在很多银行做积极的转变,现在在开发更多的产品。

  彭兴韵:第二个方面,中间业务等需要商业银行更多扩大产品的创新,能够提供更多的,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尤其在利率市场化,包括我们汇率机制的改革,导致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波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客户的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产品需求会不断的增加。如果说我们有一家银行能够很好的看法产品,替客户进行很好的风险管理,肯定会赢得客户的亲睐。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再加上我们金融市场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个人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弱,居民不一定把钱存到了银行,企业需要资金他也不一定是从银行获得贷款,他可以发行债券,甚至人民银行正在推出中期票据等这样的方式,所以商业银行可能会更多的积极参与这样一些金融市场的活动,来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彭兴韵:第三个方面,对银行来讲,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自身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评估、管理体系。现在商业银行也正在逐步推出和推广的经济资本,按照风险调整后收益率考察机制,这些都在逐步向前推进。当然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为了应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在完善他自己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等,我觉得都是值得赞赏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