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福州多家大型房产中介老总齐集福州市房管局参加座谈会,讨论“救市”话题,市房管局相关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据悉,座谈会后,福州市政府将就座谈会提出的各项救市建议展开研讨,并有望于最短时间内再度出台新政拯救楼
27日,福州多家大型房产中介老总齐集福州市房管局参加座谈会,讨论“救市”话题,市房管局相关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据悉,座谈会后,福州市政府将就座谈会提出的各项救市建议展开研讨,并有望于最短时间内再度出台新政拯救楼市。
联想最近一周来,中央政府层面更是有央行、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先后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不由得让人看到楼市的春天已然不远了!
利好政策一周内接连出台
连日来,中央关于楼市救市措施频频出台。
财政部于日前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宣布,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时,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根据借款人是首次购房或非首次购房等方面进行区别确定;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可在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上按优惠条件给予支持。
这是中央继两次下调利率、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后,针对楼市出台的更为系统且具体的宏观调整政策。
除此之外,中央的“救市”步伐仍在行进。10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时表示:下一阶段,央行还将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在完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信贷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放松楼市调控的力度前所未有。这次的一揽子政策,涉及首付比例、利率、公积金,以及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金融及税收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有史以来针对一个行业出台的金融及税收调控最密集的政策措施。也可以看出中央救市的决心和迫切。中央也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楼市调控政策空间,直接赋予了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的权力。”在采访中,福州都会华彩总经理林可敬对于政策面大势趋暖表示乐观。
福州政府近期或再出新政
中央政府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无疑为日渐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打下一剂“强心剂”。
“政府出手救市,至少让老百姓和开发商都看到了楼市的‘曙光’。即便政策刚刚出来,还没有落实到位,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新境界房地产策划公司总经理林静说。
而作为身处风口浪尖的开发公司,对于新政更是重视有加。“现在我们售楼部每天都在学习中央的救市政策,因为购房者必然会对政策条款进行咨询。营销管理中心现在每天都要做几份文件分别送达各个部门。”开成地产副总裁郑景枫说。
为此,福州市相关部门于10月27日专门召开了房产行业座谈会,听取业内救市良方。福州多家大型房产中介老总齐集福州市房管局参加座谈会,讨论“在当前市场交易低迷,其他城市又纷纷救市的情况下,福州房市该如何促进市场回暖”。市房管局相关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中介老总们呼吁主管部门在国家出台房产新政的大背景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取消营业税限制”“放宽豪宅标准”等。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当初政府出台营业税的缴交政策是为了打击投机炒房,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经过国家宏观调控后,市场的投机泡沫已逐渐消退,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征收营业税不仅没有意义,反而成为制约市场交易回暖的一道枷锁。因此,希望福州市能取消征收营业税,或者将征收的年限设置由5年放宽为2年。
对于8月份刚刚调整的福州新的豪宅标准,与会的老总们则认为,福州新制定的标准显得有些保守,希望政府能放宽甚至取消豪宅标准,将更多房源纳入契税优惠行列,从而减轻购房压力达到刺激交易的目的。
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各部门座谈会之后,福州市政府将就座谈会提出的各项救市建议展开研讨,并有望于最短时间内出台新政再次救市,以助市场渡过难关。
“政府救市对于目前的房地产‘寒冬’来说是一个‘转暖’的‘好苗头’。政府看到了市场问题的所在。”林静说,“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慢慢转好的过程,先让消费者的信心渐渐培育起来,对市场绝对是一个利好。我相信,政府还会有一系列的救市措施相继出台。毕竟,目前为止,最到位的政策还没出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