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企业信用体检报告显示:浙江企业信用总体健康,九成企业信用良好;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信用风险加大,而食品行业面临公信危机—— ● 2008浙江企业信
首份企业信用体检报告显示:浙江企业信用总体健康,九成企业信用良好;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信用风险加大,而食品行业面临公信危机——
● 2008浙江企业信用活动周27日开幕
● 浙江企业信用研究、评价和教育平台正式设立
● 全国首份《行业信用监管规范指引》发布
● 纺织、旅游行业协会发出诚信倡议
在经济困难时期,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浙江省工商局日前发布全国首部《企业信用监管报告》,给浙江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用体检。报告显示,当前浙江省的企业信用状况总体良好,九成企业信用稳定,其中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信用风险加大,而食品行业受“三鹿奶粉”等全国性恶性事件的影响,形象急剧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众信任危机。今天开幕的2008浙江省企业信用活动周同时宣布成立专业从事企业信用研究、评价机构——“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研究与评价中心”及信用教育基地,以促进企业信用发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性,为浙江企业信用建设及政府工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帮助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家的人文精神教育。首份旨在推进行业信用建设,促进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浙江省行业信用监管指引”也正式发布。
企业信用活动周主题:信用是企业永续之本,以信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信用是企业永续的根本,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没有信用的成长,就没有秩序的发展;没有秩序的发展,就没有健康发达的市场经济,就会提高交易成本,增加市场风险。企业创业创新就会失去信心,企业就难以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因此,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对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经济转型都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再加上进来频发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使全社会都更加关注企业的诚信与责任,信用已经成为企业走出当前特殊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之本。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突显企业信用之重要性。
为此, “浙江省2008年企业信用活动周”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信用,企业永续之本”为主题,通过开展信用监管开放日、发布信用监管报告、信用知识专题讲座、信用建设成果展览、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表彰等企业和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对企业信用建设进行全面的展示、科学的指引,营造企业立信、守信、重信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自觉守信,使诚信理念、守法意识和信用知识深入人心,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本次浙江省2008年企业信用活动周采用全省统一行动,省、市、县三级共同参与的形式,通过开展信用监管开放日、发布信用监管报告、信用知识专题讲座、信用建设成果展览、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表彰等企业和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企业立信、守信、重信的良好氛围,使诚信理念、守法意识和信用知识深入人心,为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全省各地也将在信用周期间推出近120项主体活动,主要有:宁波将开通“信用宁波网”,向公众“宁波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和“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评定手册,开展企业信用现场咨询;绍兴将发布纺织行业信用报告,开展信用指导活动;嘉兴的企业将挂牌成立企业信用管理办公室;杭州、温州、金华等地开展行业信用监管启动仪式,涉及商标印刷、装饰装潢、防盗门行业、电动工具行业、电动自行车行业信用监管等20多个行业。
首份《企业信用监管报告》:为企业信用全面体检
在今天举行的浙江省2008企业信用活动周开幕式上,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份《企业信用监管报告》,为浙江各行业和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则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个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的信用问题日益突出,最近发生的奶粉质量事件,不仅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远在浙江的企业也真切地感受到受害者撕心裂肺的哭喊、愤怒的呐喊与全社会对企业诚信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的呼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关,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实践者。近年来,浙江省工商局根据浙江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在总结“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和企业信用监管的基础上,出台和实施了以信用信息征集为基础,以信用监管等级评价为杠杆,以信用分类监管、信用信息披露、信用资产赋予为手段的企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
此次出台的全国首份企业信用监管报告,在工商信用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收集了近年来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工作信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浙江企业信用的基本情况和总体特征,并重点分析行业信用发展现状,对浙江全省企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信用体检。
从这份体检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行业企业信用情况良好,信用稳定和信用优良的企业占到总数的92.9 %,其中信用监管等级AAA级的企业(信用优异企业)4592户,信用监管等级AA级的企业(信用良好企业)10334。涉嫌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被行政处罚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76%。信用优良(信用监管等级AA级以上)企业占本行业企业比例居前五位的行业为:建筑业(5.89%);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业(4.23%);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3.8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04%)、制造业(2.66%)。
信用监管发现,企业违法失信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并在某些企业和行业有蔓延滋长的趋势。但是,在某些行业或领域,企业信用状况出现了波动和破损。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企业信用总体出现滑波和波动。2007年以来,全省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房地产企业共2102户,占该类企业总数的13.58%,居于各行业前列。二是纺织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信用优良的纺织企业仅912户,占行业企业总数的1.87%,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三是受“三鹿奶粉”等全国性恶性事件的影响,食品行业信用形象急剧下降,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众信任危机。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消保委受理的食品(含保健食品)类的消费投诉达1245起,列百货类投诉的前列。仅今年第三季度,各地受理的食品类投诉523件,比上季度净增163件,增幅为45.3%。2008年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失信案件36628起,其中涉嫌企业违法失信案件11882起,共涉及案值401222.36万元。全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投诉15791起,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3944起,家用机械类投诉953起,百货类投诉4152起,房屋及装修建材类投诉869起,农用生产资料类投诉141起,服务类投诉3949起,其它类投诉1783起。
根据工商企业信用监管情况分析,浙江企业信用受到市场竞争秩序、宏观经济环境、企业产权制度、内部治理结构、行业企业周期、政府监管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全省绝大多数企业诚信守法,不少企业还在诚信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信用资产。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注册商标约31万件,境外商标注册累计达2.4万件,是全国境外商标注册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拥有驰名商标221件,累计认定省著名商标1586件,认定浙江省知名商号601个,全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达32个。39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还有258户大型企业自愿参与“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2、一、二、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信用情况相对较好,特别是制造业信用表现保持稳定。浙江省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尽管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较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信用破损的现象,但由于其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相对处于成熟期,信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仍然优于一、二产业。根据2007年度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情况,一产企业信用监管等级AA以上的共189户,占该类企业总数的1. 73%。二产企业信用监管等级AA以上的共7982户,占该类企业总数的2. 49%,其中信用制造业监管等级AA以上的7798户,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66%,高于平均水平。三产企业信用监管等级AA以上的共6755户,占该类企业总数的1.97%。
3、垄断行业及过度竞争行业的信用表现不如差异化竞争行业。从行业信用监管状况看,竞争差异化程度高、存有一定行业壁垒的行业企业信用情况较好;而行业壁垒低、过度竞争的行业以及垄断行业企业信用情况相对较差。以2008年以来全省各地消保委受理的服务类消费投诉为例,涉及电信、医疗、邮政、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及社会服务等垄断行业或缺乏竞争行业的投诉达1341起,占服务类投诉的34%;而美容美发、洗浴、房屋装修、洗衣、物业管理等存在过度竞争的行业,消费投诉也居于前列。相对而言,教育(培训)、农用生产技术等差异化竞争的行业,投诉率低。
4、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信用风险加大,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信用状况相对稳定。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出口需求急剧下降,企业跨国坏账剧增,外贸形势急转直下。另一方面,在资产泡沫走向破灭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资金成本不断攀升,再加上前期的银根紧缩效应仍发挥作用,国内企业倒闭数量增加,资金链断裂现象频发。这种宏观经济背景明显影响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且外贸依存度大的行业企业,以及高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且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企业。
5、规模越大、存续期越长的企业,总体信用表现越优异。2007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显示,信用监管等级AA以上的企业中,注册资本(金)50万元以下的1811户,注册资本(金)50—100万元的2586户,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3621户,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上的6908户,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信用监管等级AA以上的企业中,存续期3年(含3年)以下的231户,存续期3至5年(含5年)的922户,存续期5至10年(含10年)的5540户,存续期10年以上的8233户,明显呈递增趋势。
6、公司制企业信用表现较好,总体上优于其它类型企业。2007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表明,公司的信用表现优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其它类型企业。案件查办和营业执照吊销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2008年初至今,因违法失信受查处的企业户(次)占全省企业总数的0.21%,而公司制企业违法失信被查处的为6502户(次),占公司总数的0.15%,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7、外商投资企业违法失信行为相对较少,总体信用表现优于内资企业。
8、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信用度高于私营企业;而对于上规模、存续期长的企业,私营企业信用情况好于国有(集体)企业。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阶段,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从本职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创”战略,推行行业信用监管,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模式;推进实施企业品牌工程,支持行业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构建行业企业创信的发展机制;以“浙江民营企业人文教育实践工程”、“企业信用活动周”等为载体,建立企业信用教育基地,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强化企业信用教育,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企业信用研究、评价机构及信用教育基地:企业信用社会化积累和人文精神培训提升的平台为了促进企业信用发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性,帮助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家的人文精神教育,完善信用管理水平、树立信用品牌形象,同时为全省企业信用建设及政府工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浙江首个企业信用研究与评价的专业机构——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研究与评价中心和浙江省企业信用教育基地今天正式成立。
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研究与评价中心将围绕全省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开展必要的研究,也可以接受工商企业、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委托,开展企业信用建设方面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浙江省企业信用教育基地”将采取“X+1”的教学模式(X为信用管理技术课程,1为人文教育课程),开展企业信用意识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普及信用管理技术知识,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道德素质,实现“依法监管”与“以德监管”的有机统一。
据悉,作为企业信用建设首个社会化平台和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家人文教育、培养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负责人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研究与评价中心”和由浙江省工商局联合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设立的“企业信用教育基地”,将成为企业信用积累和提升的孵化器。两大机构成立后,将着手组建企业信用评价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和实施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并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全省工商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据了解,今年以来,浙江省工商局加强企业科学发展观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启动了民营企业人文教育培训工程,将用五年时间对浙江的企业家进行普遍培训,开展浙商形象讨论,制定浙商转型指引,发起慈善活动,帮助企业养心造型转变生存方式,提高素质素养,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本次企业信用培训基地的建立,正是对企业开展科学发展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训的又一重要举措。
全国首份《行业信用监管规范指引》:推进浙江省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在今天的信用活动周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全国首份《行业信用监管规范指引》。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就会下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才会更加有序,市场秩序才会逐步规范,行业的整体利益才会有充分的保障,进而才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的特色之一,但恶性竞争、知识产权侵权等失信行为一直困扰着浙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行业信用监管规范指引》立足于浙江块状经济特点,通过进一步扩大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社会功效,带动行业协会、业内企业及其他行政部门等各类主体参与行业信用建设,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浙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一是以行业企业为特定对象,探索建立联合行业协会及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工具,逐步建立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向社会公众开放。二是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评议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强有力的行业信用自律。三是推进建立社会化的信用奖惩机制。《指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运用工商监管职能,广泛联合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共同制定实施信用奖惩制度:对信用优良企业给予便利的管理措施及优惠政策;对失信企业,实行各类限制甚至淘汰措施。四是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控制和防范贸易信用风险。
《指引》明确了实施行业信用监管的三类重点行业,包括在本地形成产业集聚的重点行业及有关专业市场;工商部门承担主要监管职责的行业,如食品流通业、商标印制业、广告业等;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行业。
诚信宣言:信用开启企业脱困之门
浙江纺织业和旅游业是受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产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浙江许多产业步入困境。如何依靠信用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许多企业是迫切需求。在这特殊时期,浙江旅游行业协会和绍兴纺织行业发出的诚信倡议书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对浙江企业的一次全面引导和全面自律。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浙江旅游行业协会和绍兴纺织行业负责人各自向本行业企业发出倡议:企业在困难条件下决不能放弃诚信经营的底线。要强化诚实守信意识,完善诚信建设体系;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要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降低交易信用风险,着力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