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再加上近来频发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使全社会都更加关注企业的诚信与责任,信用已经成为企业走出当前特殊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之本。昨日,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部《企业信用监管报告
去年底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再加上近来频发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使全社会都更加关注企业的诚信与责任,信用已经成为企业走出当前特殊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之本。昨日,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部《企业信用监管报告》,给浙江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用“体检”。
据悉,今年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失信案件36628起,其中涉嫌企业违法失信案件11882起,共涉及案值401222.36万元。全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投诉15791起,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3944起,家用机械类投诉953起,百货类投诉4152起,房屋及装修建材类投诉869起,农用生产资料类投诉141起,服务类投诉3949起,其他类投诉1783起。
上述报告显示,我省绝大多数行业企业信用情况良好,信用稳定和信用优良的企业占到总数的92.9%。涉嫌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被行政处罚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76%。信用优良(信用监管等级AA级以上)企业占本行业企业比例居前五位的行业为:建筑业(5.89%),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业(4.23%),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3.8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04%),制造业(2.66%)。
但是,在某些行业或领域,企业信用状况出现了波动和“破损”。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企业信用总体出现滑坡和波动。2007年以来,全省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房地产企业共2102户,占该类企业总数的13.58%,居于各行业前列。二是纺织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信用优良的纺织企业仅912户,占行业企业总数的1.87%,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三是受“三鹿奶粉”等全国性恶性事件的影响,食品行业信用形象急剧下降,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众信任危机。
根据工商企业信用监管情况分析,总体呈现以下特点:全省绝大多数企业诚信守法,不少企业还在诚信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信用资产。一、二、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信用情况相对较好,特别是制造业信用表现保持稳定。垄断行业及过度竞争行业的信用表现不如差异化竞争行业。从行业信用监管状况看,竞争差异化程度高、存有一定行业壁垒的行业企业信用情况较好;而行业壁垒低、过度竞争的行业以及垄断行业企业信用情况相对较差。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信用风险加大,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信用状况相对稳定。规模越大、存续期越长的企业,总体信用表现越优异。公司制企业信用表现较好,总体上优于其他类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违法失信行为相对较少,总体信用表现优于内资企业。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信用度高于私营企业;而对于上规模、存续期长的企业,私营企业信用情况好于国有(集体)企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