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金融危机与国家信用

来源:和讯网 2008-10-22 15:04:25

迄今为止,欧美各国对待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分两段,去年夏天至今年9月,以一般干预为主,比如货币政策,大幅降息或持续降息,向银行直接注入流动性,但却掉入“流动性陷阱”,即央行不断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但金融市场流动性

 迄今为止,欧美各国对待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分两段,去年夏天至今年9月,以一般干预为主,比如货币政策,大幅降息或持续降息,向银行直接注入流动性,但却掉入“流动性陷阱”,即央行不断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但金融市场流动性并未改善。因为银行为了去杠杆化操作,为了资产安全,宁愿不赚钱,也不肯向企业贷款,不肯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借款。可见所谓流动性危机背后是信用危机,因为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市场出了问题。直到9月金融危机升级,雷曼破产,市场流动性猝死,信贷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冻结,欧美各国才开始以国家信用实施危机干预,通过国家参股直接接管银行,以及国家为银行存款及其发行债券担保,以国家信用置换银行信用防止银行破产,美联储甚至表示直接购买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目前美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持续7天下降,说明危机干预初见成效。

  摆在中国A股市场面前的问题,同样是流动性严重不足,其特点是今年日成交屡创新低,沪市日成交从牛市调整地量500亿,连破400亿、300亿关口,最低仅230亿。近日沪市又回到9.18三大政策利好救市之前日成交300亿水平。A股,流动性危机背后是同样信用危机,首先是市场的信用。一个跌跌不休只有赔钱效应的市场必然无人参与,如今老百姓不想赚钱只想不赔钱,而从公募、私募到投连险今年都赔的很惨。政策的信用也出了问题,每一次救市政策的反弹都是逃命机会。政策干预失效,同样是因为面对历史罕见的崩盘,采用的是市场常见干预政策,比如新基金发行、降低印花税、大股东增持。借鉴欧美救市的经验教训,中国要稳定金融市场就须在市场失效时,以国家信用进行危机干预。可以选择的措施主要有三,其一,迅速组建国家平准基金入市大规模买A股权重股;其二,中投公司海外投资以港股为重点,大规模买H股权重股,与国家平准基金入市A股互为依托;其三,国资委适时宣布国有大小非暂不减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个人严重失信将被停贷


广东建设报(广州) 2016-03-03 07:48:59

我国质量工作将健全黑名单制度


网络 2014-09-18 23:45:12

信用惩戒 7.2万人被列“黑名单”


网络 2014-03-11 11:09:01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