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有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特区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在此前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11月1日起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
我国首部有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特区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在此前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11月1日起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社会经济深刻变革下,根据深圳具体实际和需要出台的一部重要法规,旨在促进劳资共生双赢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条例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劳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先进城市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和立法经验,把握深圳劳动关系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关系中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协调服务与监管、劳动争议处理与救助、法律责任等5个方面的内容。条例对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补充、细化,有许多创新和亮点。
条例首次系统规定了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规定用人单位权利有:制定规章制度、录用和管理劳动者、参加集体协商等。用人单位的义务则包括: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休息和休假;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和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劳动者义务有:勤勉工作,完成劳动任务;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等。
同时,条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信用惩戒制度,让无良企业和老板付出沉重代价,起到威慑作用。其具体规定:对恶意欠薪、欠薪逃匿、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等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给予依法处罚,录入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并且五年内不允许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参加政府采购;不给予优惠政策,正在享受的优惠政策终止;不允许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五年内在该市注册新的企业。
因劳动争议而导致损害公共利益、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是近年来深圳市劳动争议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条例规定:供水、供电、供气、公共运输等用人单位因劳动争议出现集体停工、怠工、闭厂等情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损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市民生活秩序等严重危害公共利益后果的,市、区政府可以发布命令,要求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停止该项行为,恢复正常秩序。命令发布之日起30日内即为“冷静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此期限内不得采取激化矛盾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在此期限内继续组织谈判、调解,促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达成和解。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