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946年开始派送侨批,每次工钱2元;她步行无数次往返樟东、十五乡一带,为了更快捷送批,她42岁硬着头皮学骑单车……她就是潮汕批局侨批派送员中凤毛麟角的女“批脚”—&md
她1946年开始派送侨批,每次工钱2元;她步行无数次往返樟东、十五乡一带,为了更快捷送批,她42岁硬着头皮学骑单车……她就是潮汕批局侨批派送员中凤毛麟角的女“批脚”——庄雪卿。风雨无阻,诚信第一,如今她已89岁高龄,却仍难忘送批经历。昨天上午,记者前往澄海寻访这位身份特殊的“老批脚”,听她回忆了40多年送批过程中的点滴经历。代夫上岗,识字成优势
说起庄雪卿老人当年是如何成为女侨批派送员,就要从她一贯从事木工工作的丈夫谈起。抗日战争胜利后,船路恢复,华侨纷纷寄款回家,侨批局人手紧缺,东陇批局一位姓郭的经理便招呼庄雪卿的丈夫前去帮忙,这样也能补贴家用。然而,后来出台规定不准一人同时兼作两项工作,原本在家做手工的庄雪卿便与丈夫商量由她派送。
“我识得字,知道照着批封上的地址去找侨眷,当时就想着能帮补家里,所以就开始了送批的日子。”庄雪卿说。刚开始经过几次派送,庄雪卿能及时、准确地把批款送到各乡村侨眷手中,东陇批局便让她正式成为了侨批派送员。无惧风雨,坚持不漏批
当时,每一次“暹罗批”有二三十封,隆城乡的比较多,溪西、梅陇、南畔洲、石丁等乡也有,分批靠步行,有时要两天才能分完。据资料记载,1958年澄海县成立侨批业联合办事处,设汕头受批站和苏北、苏南、隆都3个派送站,分批员要到派送站抄名单,再领批派送。
在几十年前,送批无疑要远比如今信件投递工作辛苦、复杂许多。送批常常遇到刮风下雨,然而对庄雪卿老人来说,批比什么都重要。“再恶劣的天气,我也坚持不漏一封批。”她说。1961年,42岁的庄雪卿才有机会学骑自行车,为了更快捷地送批,她硬着头皮学会了骑车。
庄雪卿回忆,有一次,她到佛公寨分批,那封侨批写着“暹罗阿寄母亲大人收,寄款10元”。她在这个村里走街串巷,不断询问,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一户侨眷家中的白铁盒内找到一封暹罗阿寄母亲大人的批,侨批终于送到真正主人手中。才得知,原来这个名叫“阿”的“番客”小时候因家中生活困难,被卖到他乡当婢女,又随主人去“过番”,才多年与母亲失去联系。
又有一次,庄雪卿到下长宁村分批,批封上“暹罗某某寄下长宁村家老叔收”,全乡没有人认识这个寄批人,乡里的人叫她把批退回去。她便与乡中几位老人商量,当众拆开批信来看,信中写“……我老公 曾祖父 食长斋,我公 祖父 名某某,我父名某某,我母抱我下船去过番,我父临终时,交代我要寄钱回唐山下长宁村家老叔收,他是俺的亲人,同在一个公厅拜祖公……”看了信,才知道批中所指是哪一家人。几位老伯说,寄批人的祖父已过世多年,收批人的“老叔”也已逝世。“经他们指点,我才晓得把批款送交‘老叔’的后裔。
在“老批脚”的心目中,准确、及时地送达侨批,就是重于泰山的职责。诚信第一,为侨批保密
解放后,有一次,庄雪卿到溪尾寨村分批,进乡就有人问她,是谁寄批来?她报出姓名,那人又问寄多少?她便没敢回答了。因为在1955年初,国务院颁布保护侨汇政策,里面有一条提到“任何人不得擅自检查侨批,不得向侨眷强迫借贷”,她按政策为侨眷保密。这户人家的成份是华侨地主,家中只有婆媳俩,当到她家门口,见有外人在她家,问庄雪卿有什么事,她推说路过这里顺便进来座谈,叫婆婆和她一同到里屋去,这才把批及款交还她。婆媳俩万分感动,小声告诉她,上次寄的钱,都被邻居借去了。庄雪卿说:“当时我更加体会到了为侨户保密的重要性。”
后来批局归银行管理,分批员成为银行的职工,分批工作也由银行统一安排,庄雪卿一直工作到63岁,才在银行退休,如今,老人家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